久緩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90章 幼安議固邊,選英雄改變歷史?等等,我先逝逝,久緩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(nèi)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元嘉二十八年夏五月,建康城暑氣已盛。
含章殿內(nèi),銅盆里的冰塊滋滋作響,卻壓不住殿中激烈的爭論。
宋文帝劉義隆斜倚在龍榻上,手中把玩著一枚青玉蟬,目光落在階下手持圖紙的辛棄疾身上。
“辛愛卿,你這‘固邊’策,言要在淮河沿線修筑‘空心敵臺’,究竟是何形制?”
文帝的聲音帶著倦意,連日商議國事,讓他本就病弱的身體更加不堪。
辛棄疾展開手中的牛皮圖紙,上面用朱墨勾勒出一座三層高臺,臺下中空,四周開箭窗。
“陛下,此臺仿自漢代烽燧,卻又有改良?!?他指著圖紙上的標注,“臺高兩丈,底層可屯糧儲水,中層駐兵,頂層了望。臺與臺之間相隔十里,以烽煙為號,可相互支援?!?
話音未落,卻見之前一直支持辛棄疾的右衛(wèi)將軍沈慶之走上前來,鐵刃甲的肩吞在燭光下泛著冷光。
“辛大人,” 這位已頭生白發(fā)的老將聲音沙啞,“淮河沿線數(shù)百里,若要修筑此臺,需多少人力物力?元嘉二十七年,我軍在盱眙筑城,尚且因耗材過多而被迫停工?!?
辛棄疾迎上沈慶之的目光,看見他眼中的憂慮。
“沈將軍,臣此策非獨筑臺,更有‘堅壁清野’之法?!?
他指向地圖上的淮河支流,“臣計劃在敵臺周邊,開挖深壕,種植荊棘,使胡騎難以靠近。同時,將沿岸百姓遷入臺內(nèi),平時耕作,戰(zhàn)時入守,此乃‘軍民一體’之策?!?
“軍民一體?” 御史中丞袁淑嗤笑出聲,依舊是身著繡著山紋的紫色朝服,手中把玩著一枚玉柄麈尾。
“辛大人此言,恰似紙上談兵。百姓安土重遷,豈肯輕易離鄉(xiāng)?若強遷之,恐生民怨。”
“袁中丞此言差矣!” 辛棄疾猛地按劍,佩刀出鞘寸許,寒光一閃。
“昔年秦筑長城,百姓雖苦,然終成萬世之功。今臣所言,非強遷,乃利誘。凡遷入敵臺者,免十年賦稅,且臺內(nèi)有兵保護,免受胡騎擄掠。臣不信百姓會拒之門外?!?
他從袖中取出一份名冊,遞給內(nèi)侍呈送文帝:“陛下,此乃臣近日在江淮走訪所得,愿遷入敵臺的百姓已逾千戶。他們皆言,往年遭魏軍劫掠,家破人亡,若有臺堡庇護,情愿遷徙?!?
文帝翻閱名冊,見上面按戶詳細記載了姓名、原籍、愿遷理由,不禁點頭:“愛卿倒是務實。只是這敵臺所需磚石木料,從何而來?”
“陛下,臣已查過,” 辛棄疾立刻回應,“淮河沿岸多有廢棄的漢代城壘,可拆其磚石;至于木料,可在周邊山林砍伐,按價付銀,不白取百姓一物。”
他指向圖紙角落的批注,“臣還擬了《筑臺章程》,規(guī)定每臺用工不得超過百人,工期不得超過兩個月,以免耽誤農(nóng)時?!?
殿角突然傳來咳嗽聲,車騎大將軍王弘緩步出列,朝服在風中飄動,正色說道。
“辛大人考慮雖周,然此舉耗資巨大。如今國庫空虛,若將錢財盡耗于筑臺,北伐之事豈不是空談?”
“王仆射,筑臺與北伐非為矛盾。”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選英雄改變歷史?等等,我先逝逝所有內(nèi)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久緩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久緩并收藏選英雄改變歷史?等等,我先逝逝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