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賊校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465章 藝高膽大要治黃,朕就是萬歷帝,破賊校尉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(guān)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(guān)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(nèi)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藝高膽大要治黃
藝高膽大要治黃</p>
潘季馴和朱衡都掛著工部尚書銜,只不過潘季馴一直在外奔波治河,朱衡則是在京全權(quán)料理工部部務(wù)。</p></p>
“潘師傅,朱尚書,孤今日請你們來,有件大事想與你們商議?!?lt;/p></p>
朱翊鈞等兩人行完禮,大聲說道。</p></p>
潘季馴和朱衡同為工部尚書,都是治河高手。</p></p>
嘉靖四十四年秋天,黃河在沛縣飛云橋決堤,向東注入昭陽湖。</p></p>
當(dāng)?shù)氐貏莞?,黃河入湖后不能再向東流,運河河道淤塞了一百多里,嚴(yán)重阻塞南北漕運。</p></p>
南京工部尚書朱衡騎快馬趕往決口處,發(fā)現(xiàn)大部分河道淤塞已成陸地,難以疏通。</p></p>
于是提出能疏則疏、能改則改、能挖則挖的方案。</p></p>
又實地勘查,發(fā)現(xiàn)御史盛應(yīng)期此前所開鑿的新河,從昭陽湖以南向東至夏村,再向東南至留城,舊址尚在。</p></p>
于是朱衡決定以此舊址為基礎(chǔ)開挖新河道,在呂孟湖筑堤以防潰決。</p></p>
一直在治河的潘季馴認(rèn)為疏浚舊渠方便些,意見與朱衡不合。</p></p>
朱衡堅持自己的意見,引導(dǎo)鲇魚、薛沙等河流的水至新渠,修筑馬家橋堤以便遏制飛云橋的決口,親自監(jiān)督施工。</p></p>
后潘季馴因為母喪丁憂去職,朱衡全面接管治河事宜。</p></p>
十一月一日,彈劾并罷免了曹濮的副使柴淶,對不出力的官吏、兵卒從重懲治,于是議論紛紛,群情洶涌。</p></p>
朱衡堅持意見,繼續(xù)開新河道。</p></p>
嘉靖四十五年入秋,馬家橋一帶再次決口,有些疏通的舊河被淤塞,部分新開的河道被沖壞。朱衡再遭彈劾,眾御史紛紛要求立即停工,罷免處分朱衡。</p></p>
朱翊鈞堅持讓朱衡繼續(xù)主持治河。</p></p>
嘉靖四十五年秋天,新河道終于修成,全長一百九十四里,漕船由境山入河,可避開阻塞,直下山陽。</p></p>
朱衡虛心聽取意見,找到了新河決口的重要原因在于“以一堤捍群流”,于是再開鑿四條支河分流,減少洪水對新河堤岸的沖擊。</p></p>
同時建議在東平、兗州等地改鑿新渠,以遠避黃河之水,保持渠流平穩(wěn),進而使得漕運數(shù)年來少受黃河之害。</p></p>
至此,地方才知道朱衡的本事,紛紛夸贊他“裁抑浮費,節(jié)省甚眾”、“一費百全,暫勞永逸”、“廷臣可使,無出衡右者”。</p></p>
潘季馴丁憂結(jié)束后,朱翊鈞請他繼續(xù)治河,朱衡調(diào)任回京,先是主持了一段時間的九邊清丈田地,現(xiàn)在主要任務(wù)是給隆慶帝修陵墓。</p></p>
潘季馴和朱衡兩人都是治河能臣,時不時發(fā)生沖突紛爭,但私交其實非常不錯。</p></p>
聽到朱翊鈞召集自己兩人,見了面就如此說,不由對視一眼,有些驚訝。</p></p>
尤其是潘季馴,做過朱翊鈞的老師,知道自己這位學(xué)生心思深沉,一般很少如此著急地表態(tài)。</p></p>
“請殿下垂訓(xùn)!”</p></p>
“皇爺爺還在世時,孤翻閱西苑和內(nèi)禁架閣庫文檔,發(fā)現(xiàn)一個問題。</p></p>
山東西部兗州、東昌、濟南三府,還有直隸大名、廣平、順德、真定、河間五府,在唐宋年間,地產(chǎn)豐沃。</p></p>
每畝出產(chǎn)在一石二斗到一石六斗之間,可謂北方之糧倉。偏偏過了前元,再到本朝,這些地方突然變得地瘠民貧,每畝出產(chǎn)往往不到一石,稍有風(fēng)雨不調(diào),就是荒年?!?lt;/p></p>
潘季馴和朱衡對視一眼,又驚又喜。</p></p>
太子殿下以萬民溫飽為念,心念蒼生,大好事。</p></p>
他目光敏銳,居然從一堆故紙堆里發(fā)現(xiàn)這樣的問題,真是讓人驚嘆。</p></p>
“殿下認(rèn)為這是什么原因?”潘季馴問道。</p></p>
“開始時孤也百思不得其解。</p></p>
同樣的地,為何中原河南之地沒有變化,相隔不遠的山東直隸這些府縣卻出現(xiàn)如此大的變化?</p></p>
整理這些資料后,孤明白了,其實根源只有一條?!?lt;/p></p>
潘季馴和朱衡異口同聲地問道:“殿下,是什么?”</p></p>
“缺水!”</p></p>
“缺水?”潘季馴和朱衡若有所思,眼睛里閃著光。</p></p>
“對,缺水!北方諸地,原本就很缺水,尤其這些年來,天氣變化多端,時不時赤地千里。</p></p>
偏偏以前流經(jīng)這些府縣的輸水大動脈黃河改了道。</p></p>
前宋建炎二年(1128年),為抵御金兵南下,東京守將杜充在滑州決開黃河堤防,使得黃河決口,向東南分由泗水和濟水入海,自此四百多年,黃河由北道改為南道,奪淮入海?!?lt;/p></p>
朱翊鈞揮揮手,祁言帶著內(nèi)侍推著一扇屏風(fēng)過來,上面掛著一幅輿圖。</p></p>
“潘師傅,朱尚書,你們看,這條黃線是目前黃河奪淮入海的河道。這條紅線,是前宋北道舊河道。</p></p>
黃河改道,危害極大,孤總結(jié)了一下,主要有三。</p></p>
一是奪了淮河入海口。黃河奪淮入海不算,還攜帶泥沙,長年累月沉積,抬高河床,阻塞河道,使得淮河十年九災(zāi)。</p></p>
原本富庶的兩淮之地,動不動成洪澤之地,數(shù)百萬百姓深受其害。所以說治淮先治黃!”</p></p>
潘季馴和朱衡連連點頭,對朱翊鈞提出的治淮先治黃非常贊同。</p></p>
“二是黃河攜帶的泥沙不僅堵塞淮河,它每年都會發(fā)水,今年這里決口,明年那里決口,河水沖進運河,堵塞運河,使得漕運需要年年疏浚河道,耗費巨大?!?lt;/p></p>
“三是黃河改道,原本缺水的北地,失去了一條重要的水源。黃河雖然脾性暴虐,難以揣摩,但她是中國的母親河。</p></p>
現(xiàn)在山東、直隸諸多府縣,失去母親河的灌溉,長年累月,終究變得地瘠民貧?!?lt;/p></p>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朕就是萬歷帝所有內(nèi)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破賊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賊校尉并收藏朕就是萬歷帝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