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老農(nóng)民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953章 新羅女皇 無限魅惑,我在大唐做戰(zhàn)神,一個老農(nóng)民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但大唐帝國在其輝煌的歷史進程中,有些事情是必須要去完成的,其中,征伐高句麗便是大唐不得不進行的一場關鍵戰(zhàn)役。
大唐王朝是在隋朝崩潰的廢墟之上建立起來的,它不僅要穩(wěn)固這來之不易的基業(yè),更要在此基礎上構建出比隋朝更加輝煌、更加令人矚目的功績。
這是歷史的洪流所推動的,是任何一個身處那個時代的人都無法抗拒也無法改變的事情。無論歷史的車輪滾動到哪一個時代,都需要有這樣的豐功偉績來作為時代的標桿和象征。
尤其是對于大唐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而言,他更是急需這樣的功績來穩(wěn)固自己的統(tǒng)治。
作為玄武門之變后繼承皇位的帝王,他開創(chuàng)了新的繼承制度,這一過程中無疑充滿了爭議與挑戰(zhàn)。
人往往越是害怕什么,就越是需要在某些方面表現(xiàn)得堅強無畏。
李世民深知自己需要通過強大的軍功來樹立自己的威望,只有這樣,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掩蓋掉那些關于他皇位繼承合法性的質疑和爭議。
他這種至高無上的身份,的確是需要巨大的功勞來支撐的,而征伐高句麗無疑是一個最好的選擇。
高句麗作為一個長期與中原王朝對抗的邊疆政權,其軍事力量的強大和地理位置的重要都使得這場戰(zhàn)爭成為了一場檢驗大唐軍事實力和李世民治國才能的絕佳機會。
通過征服高句麗,李世民不僅能夠彰顯自己的軍事才能,更能夠為大唐帝國開疆拓土,立下不朽的功勛。
雒陽所發(fā)生的事情,如同一陣春風,悄然無聲地吹拂到了房俊的耳畔,這讓一向沉穩(wěn)的房俊也不禁有些許小激動。
一萬人的北上遷徙,雖然從數(shù)量上來看,遠遠不足以填充雍奴縣所有的人口空缺,但這一舉措無疑是為雍奴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。
這些人的到來,將如同一粒粒種子,在雍奴這片肥沃卻又略顯荒蕪的土地上生根發(fā)芽,茁壯成長。
假以時日,若是能給予他們足夠的發(fā)展空間和時間,雍奴定能逐漸恢復往日的生機與活力。而只要雍奴能夠重新煥發(fā)生機,那么接下來的發(fā)展之路,便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。
若是以往,若想讓雍奴恢復往昔的繁榮,恐怕需要耗費幾十年的漫長時光。
但如今,在房俊的精心策劃與不懈努力下,這個時間或許將被大幅度縮短,只需數(shù)年光陰,雍奴便有望重現(xiàn)輝煌。
這便是房俊所帶來的改變,他的手段之高明,策略之巧妙,實在令人嘆為觀止。
甚至可以說,憑借房俊一己之力,便足以讓一個地方的經(jīng)濟實現(xiàn)騰飛,這樣的能力,怎能不讓人心生敬佩?
其實,對于房俊的這些手段,就連李淵也感到十分詫異。
他深知房俊此人手段繁多,但從未料到竟會如此層出不窮,甚至有些手段還讓他這個歷經(jīng)風雨的老者也感到震驚不已。
“房小子啊房小子,你一定要盡快讓雍奴發(fā)展起來?!崩顪Y心中暗自思量,“我還想在我有生之年,親眼見證大唐的鐵騎踏平高句麗,完成我這一生的夙愿。”
李淵的一生,大部分時間都在與大唐內部的叛亂作斗爭,對外并無太多顯赫的戰(zhàn)功。
然而,這并不意味著他沒有立功的雄心壯志。
只是,在大唐這個英雄輩出的時代,想要立下赫赫戰(zhàn)功,又談何容易?
想當年,頡利可汗幾乎就要將長安城掀個底朝天,李淵辛苦打下的基業(yè)也差點毀于一旦。
那場戰(zhàn)役之后,大唐元氣大傷,經(jīng)歷了隋末亂戰(zhàn)的洗禮,國庫空虛,民生凋敝。
但即便如此,李淵也從未放棄過對外的征伐之夢。
只是,現(xiàn)實往往比夢想更加骨感,立功之路,遠比想象中艱難許多。
“老爺子,你現(xiàn)在可是武林中的宗師級人物,身體硬朗,精神矍鑠,少說還能活十幾年呢。
這十幾年時間,對于籌劃對高句麗的行動來說,綽綽有余。“
房俊心里面暗暗想著”不過,動手歸動手,要想徹底滅掉高句麗這個國家,絕非易事。就連歷史上英明神武的李二陛下都未能達成這一壯舉,最終還是他的兒子李治完成了對高句麗的征服?!?
從這一點就足以看出,高句麗這塊骨頭,實在難啃。那地方氣候嚴寒,環(huán)境惡劣,即便是大唐的精銳將士,也難以長時間承受。
因此,想要順利拿下高句麗,我們還需要做更多的準備,制定更為周全的戰(zhàn)略。
其中,一個不錯的辦法就是實施移民政策,讓大唐的子民逐漸滲透到那片土地上去。
但話說回來,移民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,百姓們在選擇居住地時,往往也會考慮環(huán)境因素。
那些流離失所的流民,或許將成為大唐未來擴張過程中最重要的資源。
因為每當大唐的疆域向外拓展時,必然會出現(xiàn)人口短缺的問題。
漢化的本質,其實就是一種發(fā)展,只要漢人的發(fā)展速度足夠快,其余的各族最終都會被漢化。
不得不說,漢文化的融合力確實強大,這與其說是文化的魅力,倒不如說是漢民族的生育力和繁衍能力驚人。
只要給予一個和平穩(wěn)定的環(huán)境,漢民族的人口就能迅速增長,然后以一種近乎瘋狂的速度和力量,讓所有人臣服在漢文化之下,這就是漢化的真諦所在。
“嘿嘿!”李淵輕笑一聲,眼神中閃爍著深邃的光芒,“若是可以的話,我想……利用這批流民作為先鋒,既解決了人口問題,又能為攻打高句麗提前做好鋪墊?!?
房俊一聽這話,瞬間就感到頭大如斗,他閉著眼睛都能猜到李淵接下來想要做些什么。
“老爺子,我們就是簡簡單單地下江南巡視一番而已,你都能被某些人編排成反賊的模樣,這要是你真的頭腦一熱,決定御駕親征高句麗,那豈不是要直接被扣上大唐頭號反賊的帽子了?”
李淵聞言,嘴角不禁微微抽搐,房俊的話雖然粗獷直白,缺乏文雅,但仔細一想,那其中的道理還真是一點沒錯。
試想,他這位太上皇若真的不顧一切地搞出御駕親征這一出,恐怕連他那精明強干的兒子李世民都要愁得徹夜難眠了。
畢竟,太上皇御駕親征,這在歷史上恐怕都是前所未有的事情,即便是太上皇這個稱號本身,在此之前也未曾真正出現(xiàn)過,李二這家伙,可真是給他出了個大難題啊。
“哼,就算不能親自前去,我也要在雍奴縣那里等著,看看你們這些小子能折騰出什么名堂來?!崩顪Y心中暗自思量,言語間帶著幾分不甘與倔強。
房俊在一旁靜靜地聽著,沒有插話,對于李家人那份對權力與榮耀的執(zhí)念,他多多少少也算是明白一些的。
畢竟,大唐是承襲隋朝的制度而建立起來的,是踏著隋朝的尸體站起來的,李家自然希望自己能夠開創(chuàng)出一個比隋朝更加輝煌、更加勇猛的盛世。
“老爺子,事情越是急切,就越是容易手忙腳亂,做不好?!狈靠⌒闹衅鋵嵅⒎遣幌牍ゴ蚋呔潲?,只是他深知其中的利害關系,不能貿(mào)然行事。
打下來之后該如何治理,如何穩(wěn)固邊疆,現(xiàn)在李淵沒有明確的想法,就連李世民估計也是一頭霧水。
戰(zhàn)爭容易,但戰(zhàn)后的重建與治理才是更為艱巨的任務。房俊深知這一點,所以他才更加謹慎,不敢輕易言戰(zhàn)。
大唐的戰(zhàn)爭,許多時候似乎都陷入了一種無目的的循環(huán)之中,它們往往是為了戰(zhàn)斗而戰(zhàn)斗,缺乏一種深遠的戰(zhàn)略眼光,尤其是缺乏對于領土占領和鞏固的明確意識。
這種缺乏長遠規(guī)劃的戰(zhàn)爭行為,無疑是對國家資源的一種巨大浪費。
在房俊看來,戰(zhàn)爭的意義遠不止于一時的勝負,更在于對勝利果實的有效占有和利用。
他心中懷揣著一個更為宏大的愿景:每當攻克一地,不僅要將其打下來,更要徹底地占領,使之真正成為大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房俊之所以有如此堅定的信念,是因為他深知這片土地在未來將孕育出多么強大的民族。
金朝的輝煌、蒙元的鐵騎、清朝的鼎盛,這些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勢力,都曾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(fā)芽,茁壯成長。
甚至就連契丹人,也是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崛起,最終成為一方霸主。
房俊認為,有時候做事情就需要果斷決絕,既然已經(jīng)通過戰(zhàn)爭占領了某地,那就應該徹底地改變這里的種族構成,讓漢人成為多數(shù),隨著時間的推移,讓這些地方逐漸漢化,變成真正的漢土。
只有這樣,大漢民族才能不斷地吸收新的養(yǎng)分,壯大自身的力量。
在這個時代,土地無疑是最珍貴的資源,它不僅能夠承載萬千生靈,更是國家繁榮昌盛的基石。
房俊深知,即便是到了后世,土地的價值也不會有所減損,它依然能夠產(chǎn)出足夠的糧食,支撐起一個民族的生存與發(fā)展。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我在大唐做戰(zhàn)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一個老農(nóng)民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個老農(nóng)民并收藏我在大唐做戰(zhàn)神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