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鈞灝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7章 林沖北擊蒙古,重生歸來,我林沖追妻火葬場,林鈞灝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第一小章 應天聚義
元太祖二十年春,應天府(今商丘)的殘雪尚未化盡,城南校場已擠滿了扛著各式兵器的漢子。林沖站在點將臺上,望著臺下旌旗如海——左路軍青底杏黃旗是方臘舊部,右路軍紅底火焰旗是山東紅襖軍,中路軍玄底狼頭旗則是整合了原南宋禁軍與西夏鐵鷂子的精銳。
“二十年前,咱們的祖先被金人驅趕到江南;十年前,蒙古鐵蹄踏碎汴京。”林沖的聲音混著風雪,“如今他們在草原上建‘斡耳朵’,把漢人的孩童抓去當‘探馬赤軍’,把黨項人的勇士貶為‘站赤’!”他猛然掀開紅布,露出身后架著銅炮的戰(zhàn)車,“但今天,咱們有了能轟碎鐵浮屠的‘鎮(zhèn)北炮’,有了能連射三十彈的‘連環(huán)銃’,更有天下百萬不愿做亡國奴的百姓!”
臺下響起山呼海嘯般的“驅除韃虜”,混著戰(zhàn)馬的嘶鳴。方臘舊將鄭魔王拍了拍腰間的火藥囊,對身旁的張鐵牛笑道:“當年在幫源洞,若有這等神器,叔父何至被剮?”張鐵牛摸著獨臂上的鐵護腕,目光落在戰(zhàn)車上的標尺:“這些炮管都是教頭帶著咱們在應天鐵廠熔了蒙古人的馬刀鑄的,每寸都淬過桐油,能扛住三發(fā)齊射?!?
忽然有快馬從北方馳來,騎士甩下染血的羊皮地圖:“蒙古在遼東征集二十萬‘簽軍’,又從西域調來‘回回炮手’,正往居庸關增兵!”林沖掃過地圖上的紅點,指尖停在“桓州”——那是蒙古囤積糧草的重鎮(zhèn),也是中路軍的首要目標。
第二小章 居庸關火
三月初七,居庸關的晨霧中傳來悶雷般的轟鳴。蒙古守將禿滿達海登上城樓,只見山腳下鋪滿黑色的鐵架,每個鐵架上都架著碗口粗的銅炮,炮口正對準關門。
“宋人又來妖法!”他剛要下令放箭,第一波炮彈已呼嘯而至。改良后的“鎮(zhèn)北炮”使用棱形實心彈,專門針對石制工事,第一發(fā)便將關門左側的箭樓轟塌半邊。第二波齊射改用開花彈,炸裂的鐵砂如暴雨般傾瀉在城頭,蒙古士兵的皮甲根本無法抵擋。
“沖車!”林沖在中軍帳內揮動令旗,五百輛裹著生牛皮的沖車沖出陣,車上搭載著“破城錐”——錐頭嵌著西夏寒鐵,曾是鐵鷂子軍的馬槊尖。當沖車撞上關門時,城頭的蒙古軍正要推下滾木,卻見沖車頂部突然彈出云梯,藏在車內的火銃手借著硝煙沖上城樓。
禿滿達海的佩刀剛砍倒兩名宋軍,忽覺胸口一熱,低頭看見鎖子甲上嵌著枚帶血的鉛彈——這是林沖親自改良的“破甲彈”,彈頭混有磁鐵礦粉,能穿透兩層甲葉。他轟然倒地時,恰好看見關門外的景象:三百門火炮正在調整角度,炮口噴出的火光映紅了整個山谷。
第三小章 桓州奇襲
中路軍攻破居庸關的同時,東路水軍已從膠州灣出發(fā)。方七佛站在樓船甲板上,望著海面漂著的數(shù)百具“皮囊筏”——那是仿照蒙古人渡黃河的皮筏改制的,里面裝滿了浸油的蘆葦。
“三更時分,東北風起。”他對身旁的水軍統(tǒng)領阮小七點點頭,“讓弟兄們把‘火龍箭’對準桓州的糧草堆?!比钚∑呙g的“分水鉤”,忽然瞥見遠處海平線出現(xiàn)黑點——蒙古的“樓船軍”,正是當年滅宋時收編的福建水師。
“來得好!”方七佛抽出方臘的青銅劍,“教他們看看,漢人水師不光會打水戰(zhàn)!”他一聲令下,樓船兩側的“拍桿”突然砸下,將蒙古樓船的桅桿打斷,同時甲板下推出“火油柜”,粘稠的火油順著銅管道噴向敵船,瞬間燃起沖天大火。
此時的桓州城內,張鐵牛帶著五千“夜不收”已摸到糧草大營。他們背著的“雙肩銃”是林沖最新設計,可單手持握連續(xù)發(fā)射,槍管外裹著浸過冷水的棉套,能延緩過熱。當?shù)谝宦曘|響驚起哨兵,大營四周突然炸開——埋在糧堆下的“震天雷”被觸發(fā),火光中可見宋軍士兵用鐵鉤勾住蒙古糧草車的韁繩,往不同方向驅趕。
“糧草被劫!”蒙古留守將領剛要集結騎兵,城外又傳來炮聲——林沖的中路軍已抵達,“鎮(zhèn)北炮”正在轟擊城墻。當?shù)谝豢|陽光照亮桓州城時,城頭已插上狼頭旗,糧草庫里的二十萬石粟米正被搬上牛車,車轅上刻著“復漢”二字。
第四小章 草原絞殺
蒙古大汗窩闊臺的金帳內,眾將領正圍著沙盤爭吵。速不臺的拳頭砸在“克魯倫河”位置:“宋人火器雖強,卻離不開糧草輜重,咱們只要斷其糧道——”話音未落,帳外突然傳來巨響,一枚帶著火尾的炮彈砸在不遠處,將拴馬樁炸成兩截。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重生歸來,我林沖追妻火葬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林鈞灝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鈞灝并收藏重生歸來,我林沖追妻火葬場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