畫板寫手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34章 碓磨歲月長,我家住在大陜北,畫板寫手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(guān)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(guān)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(nèi)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塬坡的打谷場揚起最后一縷麥塵時,建國蹲在陶磨旁教小妹調(diào)整磨盤間隙。粗陶磨盤上沾著新磨的麥粉,細如塬坡的冬雪。小妹轉(zhuǎn)動手柄,金黃的麥粉從磨縫間漏出,落在塬坡的粗布口袋里:\"哥,馬里的磨盤咋比咱塬坡的輕?\"建國用木楔敲緊磨架:\"輕是因為摻了馬里的沙粒,\"他指了指磨盤邊緣的圖騰刻紋,\"就像咱的陶胚摻沙,經(jīng)得住歲月磨。\"
晌午時分,馬里的孩子們圍在磨盤旁,看小弟用塬坡的籮篩面。細粉撲簌簌落在籮底,篩出的麥麩堆成小丘:\"這麩子能喂牲口不?\"阿依莎捏起一撮麩子,指尖沾著金黃的粉粒。建國往她手里塞了把苜蓿草:\"摻著草喂,騾子吃得歡。\"他指了指遠處的騾群,騾背上的馱筐里裝著塬坡的麥種與馬里的稷米種。
暮色降臨時,塬坡的信鴿撲棱著落在磨盤上,帶來趙大姐的信。信紙里夾著片塬坡的蕎麥葉,葉脈間還沾著新磨的面粉:\"建國,塬坡用馬里的磨盤磨蕎麥,比石磨快兩倍。小吳那娃說,磨盤上的駝鈴紋能辟邪。\"建國摸著磨盤上的刻紋,想起秀蘭走時留下的陶制磨棍,棍頭的紅布條還在風中飄著。
小弟突然指著磨盤:\"哥,這磨盤跟咱窯廠的陶輪一個轉(zhuǎn)法!\"建國笑了,從兜里掏出個陶制磨棍塞給他:\"陶輪轉(zhuǎn)得穩(wěn),磨盤轉(zhuǎn)得勻,都是手藝人的巧勁兒。\"小妹往磨盤里添了勺馬里的稷米:\"哥,摻著磨能出啥面?\"建國轉(zhuǎn)動手柄,兩種糧食的粉粒在磨縫間交融:\"出'雙塬面',蒸饃帶麥香,煮粥有稷米甜。\"
深夜,建國坐在磨盤旁,護窯符在掌心焐得發(fā)燙。小妹抱著陶碗挨著他坐下,碗里裝著新蒸的雙塬饃:\"哥,這饃比塬坡的白饃還暄軟。\"建國掰下一塊,饃心的蜂窩眼兒里滲著椰棗蜜:\"暄軟是因為馬里的磨盤細,\"他指了指星空,\"等咱在馬里蓋了磨房,馬里的娃娃也能天天吃白饃。\"
小弟突然從草垛里鉆出來,手里舉著個陶制面瓢:\"哥,用這瓢舀面,跟馬里的椰棗殼一個好使!\"建國接過面瓢,瓢身上的塬坡棗花與馬里駝鈴紋磨得發(fā)亮:\"好使就多做些,給馬里的鄉(xiāng)親們送去。塬坡人說'贈人玫瑰,手有余香',咱贈人面瓢,手有余粉。\"
次日清晨,塬坡的薄霧里飄著新面香。建國帶著弟妹們在窯廠前曬面,粗布曬席上鋪滿金黃的雙塬面。馬里陶工遞來椰棗葉編的遮陽網(wǎng),網(wǎng)眼漏下的陽光在面堆上織出菱形光斑:\"建國娃,俺們馬里曬稷米粉也用遮陽網(wǎng),跟你們的席子一個講究。\"建國點頭,將遮陽網(wǎng)固定在曬席四角:\"講究是為了不糟蹋糧食,跟咱燒陶不浪費陶泥一個理兒。\"
晌午時分,小妹用雙塬面蒸了饅頭,又用馬里的辣木粉調(diào)了蘸料。阿依莎咬了口饅頭,辣木的清苦混著麥香在舌尖散開:\"姐姐,這饃比馬里的稷米餅還扎實!\"小妹往她碗里添了勺塬坡的芝麻醬:\"蘸著吃,更香。\"小弟在旁笑出了聲:\"阿依莎,你臉上沾著面星子,像撒了把麥種!\"
暮色降臨時,建國帶著馬里孩子們參觀塬坡的糧窖。窖口的陶制防蟲板刻著塬坡的護窯符,掀開時帶出股陰涼的麥香:\"糧窖要深挖三丈,\"他用陶制火把照亮窖壁,\"跟咱塬坡的洋芋窖一樣,冬暖夏涼。\"阿依莎摸著窖壁的紅膠泥:\"跟俺們馬里的沙窖似的,能存半年糧。\"
深夜,建國坐在窯廠門檻上,聽著遠處的駝鈴。護窯符與糧窖的影子在月光下交織,他突然想起秀蘭的話:\"糧食是地里長的,更是人心里存的。\"小妹抱著陶制面瓢蜷在他身邊:\"哥,等咱在馬里挖了糧窖,是不是也能存住塬坡的麥香?\"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我家住在大陜北所有內(nèi)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畫板寫手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板寫手并收藏我家住在大陜北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