畫板寫手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35章 窯火照歸途,我家住在大陜北,畫板寫手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窯洞頂的炊煙裹著焦糊味升起時,秀蘭正攥著護樹錢站在老槐樹下。粗布圍裙被山風吹得獵獵作響,她盯著面前自稱陳家后人的中年男人,對方手中棗木手串在晨光里泛著暗紅。\"憑證呢?\" 秀蘭的聲音像棗木刻刀般鋒利,\"光憑一串手串,就能認祖歸宗?\"
男人蹲下身,用樹枝在黃土上畫出護窯符,每一筆都與古陶片紋路分毫不差。\"我爹臨走前,\" 他的指甲深深掐進泥土,\"在我背上烙下了這個印記。\" 說著扯開衣領,鎖骨下方赫然是塊暗紅色胎記,形狀竟與族譜上記載的窯火圖騰如出一轍。李虎握著刻刀的手突然收緊,刀刃在棗木板上劃出刺耳聲響。
建軍背著竹簍從棗林走來,竹簍里的《秘檔錄》邊角被磨得起毛。\"且慢。\" 老人用旱煙袋指著男人,\"老輩人傳下規(guī)矩,認親得經三關試。\" 他從簍里掏出陶模、賬本和殘缺布帛,\"先說說,這幾樣東西藏著啥玄機?\" 男人的目光掃過物件,瞳孔猛地收縮 —— 布帛上缺失的一角,竟與他貼身攜帶的半塊玉佩嚴絲合縫。
曬谷場上,鄰村的趙大姐帶著人圍攏過來,手中的柳條筐里裝著新摘的酸棗。\"蘭子,\" 她壓低聲音,\"這人看著眼生,莫不是仿冒作坊派來的?\" 秀蘭沒接話,卻悄悄將刻著姓名的陶牌塞進袖口 —— 那上面的紋路,與男人畫出的護窯符有著微妙差異。
李虎的車間變成了臨時議事廳。后生們將陶罐、棗木支架搬開,騰出中間空地。男人解開包袱,露出幾本泛黃的冊子,紙頁間夾著干枯的棗花。\"這是我爹逃荒時帶的,\" 他的手指撫過褪色的字跡,\"上面記著陳家窯坊的獨門釉料配方。\" 建軍接過冊子,突然發(fā)現內頁夾層藏著半張照片,畫面里年幼的男人站在老窯前,身旁站著位面容模糊的老者。
棗林深處,研學團的孩子們圍著小雨,看她用樹皮臨摹護窯符。\"這個角多了個小勾!\" 圓圓突然指著陶牌驚呼。孩子們捧著木牌跑去曬谷場,卻在半路撞見仿冒作坊的人鬼鬼祟祟往村里張望。小吳抄起棗樹枝,樹皮本子在背后拍得啪啪響:\"快走!再不走叫建叔放狗!\"
晌午時分,老槐樹下的石桌上擺著井水熬的苦蕎茶。秀蘭揭開陶甕蓋子,褐色的茶湯泛起細小的泡沫。\"喝碗茶,慢慢說。\" 她給男人遞過粗陶碗,余光瞥見對方喉結滾動時,脖頸處有道月牙形疤痕。男人抿了口茶,突然劇烈咳嗽,指縫間滲出暗紅血跡:\"不瞞大伙,我得了肺癆,這次回來...... 是想落葉歸根。\"
申時末,天空飄來大片鉛云。李虎帶著人在老窯址重新挖掘,洛陽鏟觸到硬物的瞬間,所有人屏住呼吸。\"是瓷窯!\" 張哥扒開泥土,露出青花瓷片,釉色里竟混著細碎的棗木屑。男人跪在地上,雙手顫抖著捧起瓷片:\"這是元代陳家窯的試制品,當年先祖為改良釉料,往土里摻了七七四十九種草木灰......\" 他的聲音戛然而止,因為建軍正舉著賬本,上面清晰記載著相同的試驗記錄。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我家住在大陜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畫板寫手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板寫手并收藏我家住在大陜北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