畫板寫手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19章 青苗破土時的守望,我家住在大陜北,畫板寫手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(nèi)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晨霧還沒散盡,秀蘭已蹲在育苗棚前。竹篾搭成的棚頂凝著水珠,順著油紙傘骨般的紋路滴落在新翻的苗床上。她用棗木小鏟輕輕刨開濕潤的土,將裹著棉絮的棗核埋進去:\"王嬸,\" 她對著扛著草苫子走來的老姐妹,\"得給這些金疙瘩再蓋層棉被,后半夜怕是要下霜。\" 老人布滿老繭的手撫過棚頂?shù)闹耋?,竹條在她掌心發(fā)出細微的呻吟:\"中,把咱壓箱底的舊棉襖都拆了,可不能凍著這些小崽子。\"
李虎的車間里,潮濕的空氣讓新打的棗木蒸籠發(fā)了脹。他握著鑿子的手在微微發(fā)抖,木屑落在圍裙上凝成深色的痕跡:\"安娜,\" 他對著正在擦拭墨斗的學徒,\"去老井旁挖些青苔來,\" 鑿子在蒸籠縫隙里游走,\"讓木頭吸夠潮氣,蒸出的棗饃才瓷實。\" 少年望著師傅皸裂的虎口,轉(zhuǎn)身時偷偷抹了把眼睛。
建軍的觀測站里,窗臺上擺滿了裝著土壤的粗陶碗。他用旱煙袋指著其中一碗發(fā)黑的土:\"小吳,\" 煙鍋里的火星明明滅滅,\"把這碗土拿到曬谷場,摻上三份草木灰,\" 忽然提高聲調(diào),\"記住,莊稼和人一樣,得吃飽了才有力氣長。\" 少年抱著陶碗跑出門,衣角掃落了窗臺上的護樹錢,銅錢在青磚上滾出清脆的響聲。
曬谷場上,鄰村的趙大姐帶著人抬著竹匾來了。匾里裝著剛篩好的草木灰,灰末在晨光里打著旋兒:\"蘭子姐,\" 她的藍布衫沾著露水,\"俺們村把灶臺灰都扒拉干凈了,\" 伸手抓起一把灰,\"你聞,還帶著飯香呢!\" 秀蘭笑著接過竹匾,指尖觸到趙大姐凍裂的虎口:\"妹子,等棗苗出芽,頭茬嫩葉給你家虎娃煮水喝。\"
李虎的木工坊改成了臨時育苗棚。后生們用棗木板搭起育苗架,張哥踩著梯子往梁上掛草簾:\"虎子,\" 他的聲音在木梁間回蕩,\"這架子能撐住嗎?昨兒夜里風把村口老槐樹的枝都吹斷了。\" 李虎掄起斧頭加固立柱,木屑紛飛中露出堅定的眼神:\"放心,\" 斧刃劈開潮濕的棗木,\"咱陳家洼的木頭,比石頭還硬三分。\"
棗林深處,研學團的孩子們蹲在老棗王樹下。小雨用樹枝在地上畫圈,圈里歪歪扭扭寫著 \"棗寶寶加油\":\"建爺爺,\" 她仰起沾著泥土的小臉,\"棗樹媽媽什么時候能抱到小棗樹呀?\" 老人蹲下身,將一枚護樹錢埋進土里:\"等春雷響過三遍,\" 他的手指撫過樹皮的溝壑,\"棗樹媽媽就會把小娃娃托出地面。\" 孩子們聽得入神,忘記了褲腿已沾滿泥漿。
晌午時分,老槐樹下的石桌上擺著新煮的野菜粥。秀蘭掀開陶鍋蓋,熱氣裹著槐花香散開:\"都來喝口熱乎的!\" 她給趙大姐盛了滿滿一碗,\"這是在后山采的薺菜,就著咱腌的蘿卜干,管飽!\" 眾人圍坐,粥勺碰撞粗陶碗的聲音,混著此起彼伏的談笑聲,驚飛了樹梢打盹的麻雀。
申時末,李虎被請到鄰村修水車。他蹲在干涸的水渠旁,看著銹跡斑斑的木輪:\"張娃,\" 他用刻刀刮去輪軸的鐵銹,\"去砍些青竹來,編個新的水斗,\" 忽然指著開裂的棗木支架,\"這老木頭還能再撐三年。\" 少年望著師傅專注的側(cè)臉,發(fā)現(xiàn)他鬢角不知何時添了幾根白發(fā)。
暮色漫過塬坡時,育苗棚亮起了馬燈。村民們圍坐在草堆旁,給新出土的棗苗澆水。秀蘭教趙大姐的徒弟們辨認壯苗:\"葉子要像小扇子,\" 她托起一片嫩綠的新芽,\"莖稈得挺直,\" 忽然指向天空,\"看那片烏云,今晚怕是有場透雨。\"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我家住在大陜北所有內(nèi)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畫板寫手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板寫手并收藏我家住在大陜北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