畫板寫手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67章 潮頭與歸途,我家住在大陜北,畫板寫手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(guān)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(guān)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(nèi)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晨霧未散,李梅的手機在老窯洞的土炕上震動,屏幕亮起的瞬間,跳出三十幾條未讀消息。置頂對話框里,省文旅廳發(fā)來緊急通知:“陳家洼入選國家級非遺旅游景區(qū)公示名單,需配合完成終評考察?!彼碜?,膝蓋磕在炕沿的棗木柜角上,疼得倒抽冷氣——那柜子是祖父年輕時打的,木紋里還嵌著幾代人的體溫。
窗外傳來叮叮當當?shù)穆曧?,李虎正帶著工匠給老槐樹安裝防護欄。新鋸開的棗木散發(fā)著清香,和著炊煙在寒風里打轉(zhuǎn)?!盎⒆樱“崖槔K再收緊些!”建軍的聲音從樹梢傳來,他踩著自制的木梯,腰間系著父親留下的粗布腰帶,每走一步,木梯就發(fā)出“咯吱咯吱”的呻吟。
秀蘭的工坊比往常更早亮起油燈,老人戴著老花鏡,正在給徒弟們演示棗花饃的“龍鳳呈祥”造型。面團在她布滿老繭的手中翻飛,案板上很快堆起層層疊疊的花瓣?!坝涀?,”她用竹簽點出花蕊,“這每一道紋路,都得順著面的勁道走。”話音未落,門簾突然被掀開,幾個扛著攝像機的年輕人涌進來:“我們是短視頻平臺的,想拍個‘非遺挑戰(zhàn)賽’!”
正午時分,塬坡上突然熱鬧起來。旅游大巴一輛接一輛停在村口,戴著小紅帽的游客舉著自拍桿沖進棗林。“導游說這里的棗子能抗癌!”“快拍我摘棗的視頻,點贊肯定破萬!”此起彼伏的喧鬧聲中,李鐵柱抱著竹筐追在后面:“別折樹枝!那是明年的果芽!”他的呼喊被淹沒在快門聲里,筐里剛撿的爛棗在陽光下泛著黑斑。
李梅的直播間熱度飆升到百萬,鏡頭里,她帶著游客參觀新修繕的祠堂。青磚地面被磨得發(fā)亮,墻上的族譜在玻璃展柜里靜靜訴說著陳家洼的歷史。突然,人群中爆發(fā)出驚呼——不知誰碰倒了展臺上的仿古老油燈,火苗“騰”地竄起,瞬間點燃了旁邊的仿真綢緞帷幔。李梅幾乎是本能地撲過去,用身體護住族譜,頭發(fā)被燎得卷曲,后背傳來火辣辣的疼。
當暮色漫過塬坡,村委會的窯洞擠滿了人。李守誠老人的咳嗽聲在窯洞里回蕩,震得墻上的《護棗經(jīng)》微微發(fā)顫?!斑@些游客,”他顫巍巍地指著窗外,“把棗林當免費提款機,再這樣下去……”話沒說完,李虎猛地拍案而起,震得煤油燈差點翻倒:“我就不信治不了他們!明天起,進棗林收門票!”
“不行!”建軍的聲音低沉卻堅定,他摩挲著祖父留下的棗木鐮刀,刀刃上還沾著上午割草的汁液,“當年咱祖輩開窯種地,圖的是讓過路人有口水喝?,F(xiàn)在設卡收費,和占山為王的土匪有啥區(qū)別?”窯洞里陷入沉默,只有李守誠老人的煙斗“吧嗒吧嗒”響著,煙灰簌簌落在“游客接待規(guī)范”的草案上。
深夜,李梅蜷縮在文創(chuàng)中心的角落,電腦屏幕藍光映著她通紅的眼睛。網(wǎng)絡上,“陳家洼收費宰客”的謠言正在瘋傳,惡意剪輯的視頻里,李虎怒目圓睜的模樣被配上“黑心商家”的字幕。手機突然震動,跳出戀人的消息:“別再折騰了,回城里吧,我們結(jié)婚。”她盯著屏幕上的字,眼淚砸在鍵盤上,模糊了“非遺保護方案”的文檔。
轉(zhuǎn)機出現(xiàn)在一個雪后的清晨。背著畫板的美院學生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進村子,領頭的女生凍得鼻尖通紅:“老師說這里的窯洞光影,是最生動的教科書?!彼麄冎甬嫾?,將老槐樹扭曲的枝干、秀蘭揉面時飛揚的面粉、建軍修補棗林籬笆的背影,一一定格在畫布上。李梅舉著手機直播,鏡頭里,游客們自發(fā)幫忙清理棗林里的垃圾,有人甚至用圍巾兜著 fallen leaves,說要帶回去當書簽。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我家住在大陜北所有內(nèi)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畫板寫手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板寫手并收藏我家住在大陜北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