惡的呃呃呃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三百七十七章 摩托,非洲創(chuàng)業(yè)實錄,惡的呃呃呃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膠州港。
一場商品展會在當地召開,當前膠州港已經和昔日相比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作為東,德,奧三國和遠東貿易的交互中心,膠州發(fā)展日新月異,人口達到了三十萬左右,這僅僅指的是市區(qū)人口,而同時期之所濟南人口才二十多萬。
膠州也成了達官顯貴,商賈云集之地,成為北方地區(qū)重要的大城市之一,在淮海經濟區(qū)內人口僅次于開封,但是經濟上顯然更強。
而人口集中,使得膠州也醞釀了一定的市場,東非第一批對遠東帝國出口的內燃機動力車也在這里上岸,不過數量并不多,總共就五臺。
隨著操作人員的演示,這輛笨重的“自行車”在早已經完成路面硬化的膠州市區(qū)街道上跑了起來。
“這就是摩托車,東非進口的高檔貨,就看著兩個輪子就能跑起來,和自行車原理差不多,只不過它可以自行提供動力。”
“這車為什么叫摩托?”
“因為這東非也是德意志國家,摩托是德語機器的兩輪車的縮寫,所以有這個名字?!?
雖然摩托車發(fā)明從德國變成了東非,但是東非仍是德語國家,所以摩托這個詞沒有發(fā)生變更,而且摩托一聽就不是本土產物,順應這個時代的潮流,加上這種賽博朋克的造型,簡單一聯想就能想到是西洋人的發(fā)明。
摩托車的發(fā)明者是一個原本歷史上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,林萊頓,曾經黑興根教育體系下培養(yǎng)出來的人物,當初恩斯特還在歐洲的時候,就安排了很多黑興根學校畢業(yè)的學生跟著黑興根財團下的大佬們學習技術和管理。
林萊頓就是本茨的助手,而當時,本茨還是勒努瓦的助手,后來本茨獨立成為黑興根能源動力公司柏林公司的管理者后,主要負責內燃機小型化和車輛應用研究,林萊頓也就繼續(xù)跟著本茨學習,而摩托車就是本茨交給他獨立完成的項目。
像林萊頓這樣的人物有很多,就比如毛瑟兄弟,勒努瓦,林德等等在,為黑興根王室服務的技術人員和和管理人員都帶著幾個東非徒弟,這就是所謂的近水樓臺先得月。
而且這樣培養(yǎng)出來的人才,比東非外派留學成材率還要高,因為留學生更多擅長理論學習和研究,實踐的機會很少。
東非倒是想方設法的讓他們在歐洲參與工作,這樣才能真正的成長起來,但是東非的面子顯然沒有這么大,畢竟有一句話叫做教會徒弟餓死師傅,不管是什么傳統(tǒng)行業(yè)或者領域,都是被壟斷的。
目前東非和奧匈帝國之間的關系是最好的,也順帶著東非留學生主要就業(yè)去向也是在奧匈帝國境內。
尤其是奧匈帝國的政府機關或者軍隊,在兩國王(皇)室的磋商之下,許多東非年輕人可以進入學習經驗,尤其以奧匈帝國海軍部門,外交部門為最。
目前在奧匈帝國海軍,東非人數量達到了三百多人之多,可以說是手把手教學。
因為奧匈帝國海軍在本國地位本來就比不上陸軍,所以對這個領域奧地利對東非這個盟友是放開的。
至于外交部,東非畢業(yè)留學生也達到了三十多人規(guī)模,主要還是給奧地利外交人員打下手。
外交建立在國力基礎之上,但是從其本身來說,里面的彎彎道道多的很,包括各種禮儀,知識,文化,人情世故……所以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。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非洲創(chuàng)業(yè)實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惡的呃呃呃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惡的呃呃呃并收藏非洲創(chuàng)業(yè)實錄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