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歡紅莧菜的老袁頭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26章 五行理論,醫(yī)女的大唐戀歌,喜歡紅莧菜的老袁頭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在疾病的發(fā)生發(fā)展過程中,陰陽失衡更是扮演著關鍵角色。外感邪氣,如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,也可分為陰陽兩類。風、暑、火(熱)邪,其性屬陽,侵襲人體后,常易導致人體陽盛或陰虛,出現高熱、面紅、目赤、脈數等陽熱癥狀;寒、濕之邪,其性屬陰,侵犯人體后,易致人體陰盛或陽虛,引發(fā)惡寒、肢冷、腹痛、泄瀉等陰寒表現。
比如,在炎熱的夏季,人們如果長時間處于高溫環(huán)境中,又不注意防暑降溫,很容易感受暑熱之邪。暑熱之邪屬陽,侵襲人體后,迅速耗傷人體的氣陰,導致出現發(fā)熱、口渴、汗出、乏力等癥狀,這就是典型的因陽邪過盛而導致的陰陽失衡。此時,中醫(yī)常用清熱解暑、益氣養(yǎng)陰的藥物,如白虎加人參湯等進行治療,以清除暑熱之邪,補充人體損耗的氣陰,恢復陰陽平衡。
再如,在寒冷的冬季,有些人不注意保暖,寒邪乘虛而入。寒邪屬陰,其性凝滯收引,侵襲人體后,易使氣血運行不暢,經絡阻滯,從而出現肢體關節(jié)疼痛、拘攣等癥狀。對于這種因寒邪導致的陰陽失衡,中醫(yī)通常會采用溫經散寒、通絡止痛的方法,如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等方劑,以驅散寒邪,溫通經絡,使陰陽重新歸于平衡。
陰陽五行學說中的五行,即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,它們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關系。相生,意味著相互資生、助長和促進,順序為: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。相克,則是相互制約、克制,順序為: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,金克木。五行學說將自然界的五種基本元素與人體的五臟、五體、五官等相對應,構建起了一個龐大而有序的生理病理模型。
以五行相生關系為例,肝屬木,心屬火,木生火,所以肝血可以滋養(yǎng)心血,肝的疏泄功能正常,有助于心主血脈功能的發(fā)揮;心屬火,脾屬土,火生土,心陽可以溫煦脾土,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;脾屬土,肺屬金,土生金,脾氣健運,運化水谷精微充足,可上輸于肺,滋養(yǎng)肺臟;肺屬金,腎屬水,金生水,肺的宣發(fā)肅降功能正常,可將水液下輸于腎,幫助腎主水功能的實現;腎屬水,肝屬木,水生木,腎藏精,精可以化生血,滋養(yǎng)肝木,使肝體得養(yǎng)。
在五行相克方面,肝木克脾土,正常情況下,肝的疏泄功能可以調節(jié)脾的運化功能,防止脾土的壅滯;脾土克腎水,脾能運化水濕,防止腎水泛濫成災;腎水克心火,腎陰可以上濟心陰,制約心陽,防止心陽過亢;心火克肺金,心陽的溫煦作用,可以制約肺的肅降太過;肺金克肝木,肺的肅降功能可以抑制肝的升發(fā)太過。
當人體發(fā)生疾病時,五行的相生相克關系也會出現異常,表現為相生關系的母子相及,即母病及子或子病及母,以及相克關系的相乘相侮。例如,肝屬木,心屬火,若肝血不足,無法滋養(yǎng)心血,導致心血虧虛,這就是母病及子;反之,若心火亢盛,下劫腎水,使腎陰虧虛,此為子病及母。再如,肝氣亢盛,過度克制脾土,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常,出現腹脹、腹痛、腹瀉等癥狀,這就是相乘;而如果肝氣亢盛,反侮肺金,出現咳嗽、氣喘等肺系癥狀,則屬于相侮。
中醫(yī)在診斷和治療疾病時,巧妙運用陰陽五行學說。通過望、聞、問、切等方法收集患者的癥狀體征,判斷其陰陽虛實、五行盛衰,從而制定出精準的治療方案。比如,當患者出現面色潮紅、發(fā)熱、口干、便秘等癥狀時,中醫(yī)會判斷為陽盛之證,治療時采用清熱瀉火、滋陰潤燥等方法;若患者表現為面色蒼白、畏寒、肢冷、泄瀉等癥狀,則多屬陰盛陽虛,治療以溫陽散寒、健脾止瀉為主。
在運用五行學說進行治療時,中醫(yī)常常采用 “虛則補其母,實則瀉其子” 的原則。如肝虛證,根據水生木的關系,可采用補腎(水)的方法來滋養(yǎng)肝木,此為滋水涵木法;若肝實證,依據木生火的理論,可通過清瀉心火(子)的方式來平肝木,即所謂的 “實則瀉其子”。此外,針對五行相克關系的異常,中醫(yī)也會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,如肝氣乘脾導致的肝脾不調,治療時會采用疏肝平肝、健脾和胃的方法,以恢復肝脾之間正常的相克關系。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醫(yī)女的大唐戀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喜歡紅莧菜的老袁頭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紅莧菜的老袁頭并收藏醫(yī)女的大唐戀歌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