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賊校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603章 張師傅,我們好好聊聊,朕就是萬歷帝,破賊校尉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(nèi)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張師傅,我們好好聊聊
張師傅,我們好好聊聊</p>
一支蜿蜒十余里的隊伍行走在京師東邊灤州府的官道上,最前面是驃騎軍的騎兵。</p>
身穿草綠紅邊新式軍裝,頭戴圓檐軍帽,背著隆慶二式騎兵滑膛槍,四騎一排,小跑著走在官道上。</p>
他們還分出一部分,在官道兩邊來回游弋。</p>
后面是羽林軍騎兵,他們身穿鮮亮的新式軍裝,頭戴黑色圓頂氈帽,帽邊上插著一支白羽毛,在風中粼粼閃動。</p>
他們也背著隆慶二式騎兵滑膛槍,馬鞍上掛著馬刀,隨著戰(zhàn)馬的顛簸,不停地碰撞著轡頭銅配件,發(fā)出鐺鐺的聲音。</p>
再后面是勇衛(wèi)營,它是御馬監(jiān)直屬的宿衛(wèi)軍隊,從二十六軍精銳中選拔,輪流入值。</p>
專司拱衛(wèi)皇城。</p>
最中間是奉宸司的軍校,也就是傳說中的御前侍衛(wèi)。</p>
他們多是世代衛(wèi)所子弟,經(jīng)過武試中武舉人和武進士,又在清河士官學校和西山軍官學院學習,入二十六軍歷練兩到三年,再經(jīng)過錦衣衛(wèi)層層選拔,又經(jīng)過東廠暗地里的“政治審查”,這才入選奉宸司。</p>
還有部分是勛貴子弟,他們也是經(jīng)過武試或西山軍官學院招錄考試,在鎮(zhèn)衛(wèi)軍或海軍歷練過,才有資格入選這青云之營。</p>
他們穿著鮮艷亮麗的新式軍官軍裝,頭戴圓檐帽,配著佩刀,警惕地看著周圍。在他們拱衛(wèi)的中心,是一輛八駕馬車。</p>
這輛馬車比一般的四輪馬車要大一倍,金碧輝煌,廂體木板里都嵌有薄鋼板。</p>
朱翊鈞身穿一身新式軍裝,灰綠色,金絲繡邊,無比華麗,手里拿著一迭文書,在車窗透進來的陽光下,仔細看著。</p>
張居正身穿蟒服,頭戴烏紗帽,坐在對面,有些坐立不安。</p>
與皇上對坐,這份待遇,國朝曠古僅有。</p>
朱翊鈞把文書放在旁邊,左手輕輕地拍了拍。</p>
“張師傅,你現(xiàn)在下定決心,要對地方吏治下手了?”</p>
“回稟皇上。我大明官制,核心就是制約,以內(nèi)制外,以小制大,尤其是地方。先是設布政、按察使、都指揮使三司,而后又設鎮(zhèn)守中官,鎮(zhèn)守文官和鎮(zhèn)守總兵三堂。</p>
鎮(zhèn)守中官在正德年間最盛,在嘉靖年間,被世宗皇帝裁撤大半。</p>
鎮(zhèn)守文官變成了巡撫都御史,以及巡按監(jiān)察御史?!?lt;/p>
張居正侃侃而談,朱翊鈞聚精會神地聽著。</p>
“地方府州縣是真正的親民官。太祖皇帝曾多次諭示,‘治國之本在保民,保民之要在擇守令?!?lt;/p>
‘任官惟賢才,凡一郡得一賢守,縣得一賢令,足以致治?!?lt;/p>
朱翊鈞點點頭,表示贊同。</p>
“我朝官制,知府掌一府之政,宣風化、平獄訟、均賦役、以教養(yǎng)百姓。相比處處受鉗制的布政使,知府知縣才是真正的有責有權。</p>
一府一縣的行政、財政、治安、水利、勸農(nóng)、交通,都必須由他處理。</p>
如果地方發(fā)生問題,身為親民官之一的知府,還有推諉責任的理由和余地,那么知州知縣則全無退路,本州本縣的任何事務,都必須躬親厥職而勤慎焉。”</p>
張居正激動地說道:“皇上圣明!”</p>
事明主易,事中主難!</p>
皇上是明主,對朝廷上下情況非常熟悉,國朝沉疴積弊也心里有數(shù)。</p>
自己這位內(nèi)閣總理,跟皇上談起事來,才容易產(chǎn)生共鳴。</p>
朱翊鈞笑了笑:“張師傅請繼續(xù)。”</p>
“是皇上。</p>
治理地方,就應該放一部分權給布政司、府和縣,讓他們能夠臨機決斷。不至于做任何事都要左看右看,上看下看,瞻前顧后。</p>
權責權責,必須先給了他們權,才能追究他們的責。</p>
臣認為地方現(xiàn)在有兩大弊端。一是從布政司到府、縣,機構層迭,冗官冗員,職責不明。有好處的事,大家爭著管。沒有好處的事,大家推諉?!?lt;/p>
馬車在官道轟隆隆地行駛著。</p>
車廂里壁包著一層錦緞,加上密封性好,隔音效果非常不錯。外面的車輪聲和馬蹄聲,都能聽到,但不覺得吵。</p>
張居正還在繼續(xù)地說道:“省一級,皇上力行新官制,以布政司、按察司和兵備司分掌行政、司法和軍事三權,再以巡撫總制,平日行監(jiān)察職權,變時行臨機之權,已經(jīng)十分完善。</p>
皇上御宸萬幾,繁劇之事當有臣等弼輔。地方冗官之事,臣當應替君分憂。</p>
地方冗官之繁,在于道。兵備道、分守道、分巡道,層層迭迭,各個權柄不小,卻多有重迭。</p>
成化年前,地方道多為按察司副使或僉事出任的分巡道,布政司參政出任的分守道,大多專管府縣的地方治安、邊境防御以及催征田糧賦役。</p>
成化至嘉靖年間,地方民亂驟多,以及北虜東倭擾邊,兵備道大量出現(xiàn)。</p>
臣統(tǒng)計過,全國地方三司以下道有一百一十九處,其中兵備道九十二處,分巡道兼兵備道十一處,分守道兼兵備道七處。</p>
太仆寺、苑馬寺卿兼兵備道各一處,兵糧道、管糧道兼兵備道各一處,海道兼兵備道四處,撫治荊州兼兵備道一處。”</p>
張居正對這些數(shù)據(jù)張口就來。</p>
他對這些弊政研究許久,心里有數(shù)。</p>
“九十二處兵備道中,有四十三處兼分巡,其中兼分巡道三十七處,分巡指定府縣者兩處,分巡具體如屯田屯糧驛遞馬政者四處,另有兼分守者一處,即關內(nèi)道。</p>
兵備道,名為整飭兵備,實際是地方出現(xiàn)動蕩,臨時權宜之計?!?lt;/p>
朱翊鈞點點頭,“沒錯,國朝朝政吏治,歷來就是這樣。上無統(tǒng)籌,下無預案。往往是頭痛醫(yī)頭,腳痛醫(yī)腳,醫(yī)到最后,全身上下都痛。</p>
這樣絕對不行!”</p>
“皇上圣明。</p>
皇上曾經(jīng)說過,秉政者,要全國上下一盤棋,棋子如何,如何布子落子,都要心里有數(shù)。</p>
頭痛醫(yī)頭,腳痛醫(yī)腳確實是毫無遠見,無全局觀念之弊政。多少官員沉淀于此弊,對地方指手畫腳。偏偏地方府縣,繁劇事雜,官員缺乏,只能任由胥吏操控。</p>
積弊百余年,到了必須要改的地步。</p>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朕就是萬歷帝所有內(nèi)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破賊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賊校尉并收藏朕就是萬歷帝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