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燈輕劍斬黃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58章 《永恒的縫》,醫(yī)河長路,青燈輕劍斬黃泉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《永恒的縫》
年終總結會的聚光燈打在顧承川身上,老人的白大褂洗得發(fā)灰,卻在領口別著枚不起眼的黏土心 —— 那是張秀芳的兒子用老家紅土捏的,中心有個小孔,剛好能穿過棗核針。他舉起的感謝信被燈光照亮,信封上的黃牛郵票泛著啞光,郵戳顯示來自河南鎮(zhèn)平。
“我們用磁導航縫補心臟,用 0.1 毫米的精度丈量生命,” 他的聲音在寂靜的會場里震蕩,“但別忘了,患者的生活里還有牛棚的漏雨、孩子的學費、地里的收成 ——” 信紙沙沙作響,“這道縫,比心尖的 0.3 毫米更重要?!?
李小南在臺下看見,顧承川的袖口沾著點紅土 —— 那是今早幫患者搬行李時蹭的。老人白大褂上的黏土心與示教室的老照片形成奇妙呼應:1998 年的李建國,急救箱上插著斷針,旁邊是災民送的紅繩結,此刻的黏土心,像極了那個年代的延續(xù),只是紅繩換成了棗核針。
“李建國醫(yī)生說過,” 顧承川的手指撫過黏土心的小孔,“斷針能縫傷口,卻縫不住生活的褶皺?!?這話讓后排的年輕醫(yī)生們低頭,有人想起自己墊付的住院費,有人摸著口袋里的棗核針 —— 那是入職時顧承川送的禮物,針尖刻著 “留縫” 二字。
會后,年輕醫(yī)生們自發(fā)圍在示教室,玻璃上用紅筆畫著 “呼吸縫愛心小組” 的字樣。每個人的白大褂上都別著棗核針,有人在討論如何用磁導航的盈余經費補貼貧困患者,有人在設計 “匿名資助二維碼”。顧承川路過時,聽見最年輕的醫(yī)生說:“今天幫大爺墊了 ct 費,附言寫的‘心尖導航’,他問是不是新儀器,我說比儀器暖。”
老人停住腳步,看見陽光穿過棗核針的針眼,在地面投下細小的光斑。那光斑晃了晃,與他掌心的老繭重疊,像極了三十年前李建國用斷針在木板上刻下的 “縫” 字。他笑了,皺紋里的星光,是三十年歲月釀的蜜。
李小南跟著顧承川走進辦公室,看見老人將張秀芳的感謝信夾進 1998 年的防汛手冊,旁邊是李建國的斷針和自己的棗核針。三枚針并排躺著,斷針銹跡斑斑,棗核針磨得發(fā)亮,中間夾著枚磁導航導管的報廢零件 —— 那是年輕醫(yī)生拆下來的教學模型。
“縫補生命的針會變,” 顧承川摸著斷針的銹跡,“但留縫的手藝不能丟?!?李小南突然明白,示教室的老照片里,李建國的斷針和顧承川的棗核針,從來不是古董,而是活著的傳承,像磁導航的定位光斑,永遠照亮心尖的方向。
散會后的走廊里,年輕醫(yī)生們的白大褂匯成流動的星河,每枚棗核針都在陽光下閃著微光。他們路過鎮(zhèn)沅孩子送的黏土心雕塑時,有人輕輕將針插進心尖的小孔 —— 那里立刻漏下光斑,在地面織成網,網眼的大小,剛好是 0.3 毫米,是呼吸的寬度,是希望的形狀。
最終,顧承川在總結報告的末頁畫了個簡筆心臟,心尖處的縫里,左邊是斷針的鐵銹色,右邊是磁導航的銀藍色,中間寫著:“技術會過時,仁心永遠年輕。” 字跡下方,年輕醫(yī)生們的簽名歪歪扭扭,卻都在 “留縫” 二字上用了重筆,像極了棗核針落下的針腳,堅定而溫暖。
當夜幕降臨,醫(yī)院的 LEd 屏亮起 “呼吸縫愛心小組” 的倡議,顧承川望著窗外的星光,想起張秀芳信里的話:“您留的縫,俺們看見星星了?!?他摸向白大褂的第三顆紐扣,空著的缺口處,星光正簌簌漏進來,與三十年前的月光,匯成永恒的銀河。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醫(yī)河長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燈輕劍斬黃泉并收藏醫(yī)河長路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