悲劇的小鵪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770章 隋唐洛陽,我的餐館通古代,悲劇的小鵪鶉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楊堅五味雜陳。
他十分希望楊廣能在朱元璋那里改正脾氣。
要不然他只能在其他子嗣中另尋新君了。
劉邦繼續(xù)問道:“可若是如小天你說的一般。
那為什么李淵建唐后不繼續(xù)沿用洛陽為都城呢?
難道他就沒有遇到楊廣那些個問題嗎?”
“今時不同往日嘛。
李淵會選擇定都長安是有好多重因素在的。
一來北周和隋朝本就定都于長安。
皇城都是現(xiàn)成的,不用李淵再造新的。
且長安在隋末亂世中受到的波及很小。
而洛陽作為四征之地,李密王世充等人在此長期對峙。
所以洛陽城連同周邊的中原地區(qū)被損壞嚴重。
大唐建立之初國庫空虛,李淵也沒那么多錢來重新修繕洛陽城。
長安作為保存完好的都城,自然是他更好的選擇。
再者經(jīng)過隋朝兩代皇帝的發(fā)展。
與長安毗鄰的劍南道已經(jīng)從貧瘠之地變成了人口眾多的富庶之地。
隋末亂世也沒有讓劍南道遭受到很大的損失。
長安的糧草有劍南道供應,也不至于那么的短缺。
還有就是李淵擁立楊侑于長安。
日后楊侑禪位于李淵。
李淵為了保持皇位的正統(tǒng)性和合法性,也得選擇長安為都城。
最后就是最重要的原因。
朝代選擇都城并不是一時心血來潮。
必須要考慮的是軍事和政治因素,其次才是經(jīng)濟因素。
定都長安能夠更好的防御來自東突厥和吐蕃的威脅。
另外李淵和其麾下大多都出身于隴西之地。
隴西與長安相距不遠,他們的基本盤就在那里。
李淵自然不會舍近求遠的去選擇洛陽為都的?!?
“原來是這樣啊?!?
劉邦聽完后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。
“至于武則天稱帝后會選擇洛陽為都就更簡單了。
她本就和關隴士族極為不和。
洛陽作為東都,關隴士族的手還沒有伸的那么長。
在她的苦心經(jīng)營下,東都洛陽也算是她的心腹之地了。
重修之后的洛陽繁華不亞于長安。
李治死后她既稱帝,那必然會選擇洛陽。
直到神龍政變后李顯登基,才又將都城遷回長安?!?
“那隋唐的洛陽城結局如何?”
一路上都沒怎么說過話的劉宏突然問道。
“李隆基在位時期洛陽也是極為重要的城池。
他也曾經(jīng)多次去洛陽居住。
而后安史之亂爆發(fā),洛陽被安祿山攻下作為了都城。
這時候洛陽雖遭劫難,卻也保存的還算完好。
唐代宗李豫登基后,史思明之子史朝義縊父自立帶兵侵擾河洛之地。
李豫驚恐萬分,請求回紇出兵相助。
回紇雖然擊敗了史朝義,但野蠻成性的他們卻也將洛陽洗劫一空。
這場劫難中紫薇城宮殿十不存一。
李豫雖讓人修繕,但也再難回復當年的氣派。
而后黃巢起義時洛陽再度被洗劫焚毀。
朱溫挾持唐昭宗遷都洛陽,將長安宮殿拆毀后用于洛陽重建。
五代時期后梁、后唐、后晉皆以洛陽為都。
宋時洛陽則被稱為西京。
宋高宗趙構紹興十年金兵南侵,將洛陽城化為了焦土。
前后歷經(jīng)五百余年的隋唐皇城徹底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。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我的餐館通古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悲劇的小鵪鶉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悲劇的小鵪鶉并收藏我的餐館通古代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