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草人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95章 晉伐齊平陰之役4,春秋晉國風云,千里草人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第三位神人叫邢侯,邢侯雖然不是什么盲人,但顯然聽覺也是一流的。他對晉平公道:“主公,臣聽到了班馬之聲,相信齊軍正在撤離?!?
之所以要花點時間講講齊軍撤退的一些小細節(jié),主要就想講講這班馬之聲到底是什么聲。
班馬的“班”,意思就是分別。班馬,就是馬兒互相分別。班馬之聲,就是要分別的戰(zhàn)馬因為對同伴的依依不舍,從而發(fā)出低沉的嘶鳴聲。
是不是有點繞?那,詩仙李白的名作《送友人》熟悉嗎?
“青山橫北郭,白水繞東城。此地一為別,孤蓬萬里征。浮云游子意,落日故人情。揮手自茲去,蕭蕭班馬鳴?!?
會背吧?名詩哦。還有,清朝的錢謙益在《別惠老兩絕句》詩中也有這樣寫:“頭白此為別,忍聽班馬鳴?”
要知道,馬兒是一種有著相當情商的動物,它們也是有感情的。戰(zhàn)馬一般平時都養(yǎng)在馬廄里,放風時一起放風,作戰(zhàn)時一起列陣沖鋒。
那個時候,戰(zhàn)馬要么不鳴叫,要叫都是大家都一起叫。
但是,現(xiàn)在是在夜里悄悄地撤軍,本來在一起的戰(zhàn)馬,此時突然發(fā)現(xiàn)身邊的同伴不知何故不見了,于是便有一種悲情涌來,有了傷感的馬兒便會因此而低沉嘶鳴。
這便是班馬之鳴!所以,人們后來將軍隊撤回也叫班師。所謂班師,就是軍隊回國的意思。
這個鳴叫聲筆者沒有聽到過,但可以想象,那是一種傷感的鳴叫,是對于分別時的真情流露。
李大詩仙在那首傳世之作《送友人》里的那一句“揮手自茲去,蕭蕭班馬鳴”,讀來頓時會有一種傷感之情上來,真乃千古絕句矣!
我們還是不賣弄古詩詞了,再看齊靈公。
齊靈公率齊軍撤退,本想來個悄悄地走,打槍的不要,結果沒想到聯(lián)軍還是追上來了。
齊靈公此時已經(jīng)沒有當初決心與晉一戰(zhàn)的勇氣,他根本沒安排什么斷后阻擊等撤退相關的最基本軍事部署,而是自個兒帶頭逃跑。
撤退主義變成了逃跑主義,這下齊軍可慘了。由于大量輜重糧草需要帶走,結果后頭部隊被齊軍先頭部隊咬上。
齊軍全線崩潰!好在齊靈公終于逃回了臨淄,然后,命令加強城防。
但臨淄幾百年來沒有被敵人接近過,哪里有什么城防?更何況,此前齊靈公還將大量的城防設施都用到了平陰城前線。
結果,平陰城里的這些城防設施棄而不用,臨淄倒成了前線!
齊靈公這招臭不可聞的軍事行動,堪稱古今中外最爛,沒有之一。
荀偃、范匄欣喜若狂,尤其是范匄,他也沒想到,自己的計策真的取得了如此完美的戰(zhàn)術效果!
別看齊侯平日里狂得很,十年來幾乎都在打仗,但這家伙的心理素質怎么就這么差?
一則流言而已,也不去魯國和莒國打探打探,這兩個國家哪里還有多少兵可派?各千乘戰(zhàn)車,哈哈,笑死人了。
荀偃捋著花白的胡子下達了全面圍攻臨淄的命令,此時的他頭也不疼了,可以說是春風得意,總算完成了暴揍齊國佬的一切準備了。
接下來,將士們就自由進攻齊國得了,無論哪一路,只要能夠到達臨淄即可。
荀偃和范匄親率中軍攻打齊國重鎮(zhèn)茲邑,趙武和韓起率上軍攻打齊國重鎮(zhèn)盧邑,魏絳和欒盈率下軍攻打齊國重鎮(zhèn)邿邑,各軍方向一致:齊國都城臨淄。
十一月十三日,晉軍攻克了京茲。十一月十九日,晉軍又攻克了邿城,再包圍了盧城。短短一周,齊國兩處重鎮(zhèn)被攻克,一處被重圍!
要知道,這三地都在泰山附近,本是臨淄的險關要隘,如果當初齊靈公重點加強這些重鎮(zhèn)的防守并設伏,哪里會敗得如此干凈利落?
聯(lián)軍聲勢滔天的攻擊讓齊軍徹底崩潰了,各地重鎮(zhèn)守軍紛紛逃往臨淄,這也是齊靈公的命令:全力保衛(wèi)臨淄!
于是,伐齊之戰(zhàn)半個月不到,到了十二月初二,聯(lián)軍全面進軍到了齊國都城臨淄。
這里要提的是,趙武和韓起所率的上軍在攻打盧邑時遇到了麻煩。
因為盧邑是齊國上卿高厚的封邑,那可是經(jīng)營了數(shù)百年的高氏地盤,想當年高氏據(jù)此城曾經(jīng)叛亂過,當時齊國根本拿盧邑沒辦法,最后是主動求和。
荀偃命令趙武不要糾纏于盧邑,晉上軍繞過盧邑,與其他各諸侯軍隊一起,殺向了臨淄。
聯(lián)軍包圍臨淄西門(即當時的雍門)外,將那里的萩木全部砍光。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春秋晉國風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千里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里草人并收藏春秋晉國風云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