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草人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89章 晉楚兩霸邲之役(2),春秋晉國風云,千里草人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(nèi)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潛規(guī)則在,所以,當荀林父聽說鄭國已經(jīng)投降楚國,而楚軍此時尚在鄭國,他當即便作出了撤軍的決定。
他的這個決定,象士會、趙朔這樣的政壇老手當然是擁護的。
但先縠卻是一個剛剛靠著祖上的功勛進入卿級班子的年輕將領,他只想著趕快立功,根本沒去想立不了功的后果,更不懂晉軍盡量不與楚軍直接對抗的潛規(guī)則。
那有人要問了,為何前幾年楚軍與晉軍不是打了柳棼之役和穎北之役嗎?而且晉軍不是取勝了嗎?
是的,這個是事實,但必須弄清楚的是,這兩次戰(zhàn)役,都是晉國為了救援鄭國,以鄭國自身的軍隊為主力而開打的
晉軍僅僅是派出了一軍,真正對抗著的是鄭軍與楚軍。
所以,史料記載著的是鄭國戰(zhàn)勝了楚國。
但是,荀林父能夠以這個潛規(guī)則的理由去反駁先縠嗎?
當然不能,因為這是不能說出口的一種理由,只是一個大家心照不宣的習慣性思維,這怎么可以說出口呢?
荀林父又氣又急,一時不好回應先縠,此時,士會出面了。
士會冷冷道:“與楚軍開戰(zhàn)?現(xiàn)在的楚軍是什么樣的情況大家知道嗎?
第一,國君親征。主力皆在,且有陳、蔡、唐等國為聯(lián)軍,實力強大。
第二,師出有名。楚國是因為鄭國背叛了楚國而出的兵,這是正義之戰(zhàn)。
第三,士氣高漲。去年他們降服了陳國,今年又降服了鄭國,連續(xù)作戰(zhàn)不疲憊。
第四,楚軍有德。三個多月圍鄭,最終戰(zhàn)勝了鄭國卻不滅亡鄭國,反而對鄭國好言相撫,軍隊不擾鄭民,不取鄭國財物,不羞辱鄭國國君。
第五,國內(nèi)無虞。國君長期出征在外,國內(nèi)井井有條,士農(nóng)工商各司其職,政有常法,民無怨言。
除此之外,現(xiàn)在的楚軍經(jīng)過改革,嚴格軍令,嚴肅軍紀。
其軍隊行動,往往由中軍權衡左右,制訂作戰(zhàn)計劃。
右軍隨主帥統(tǒng)一行動,左軍負責糧草后勤,每軍分前軍和后軍,由前軍攜帶旌旗既壯聲勢更備不測,后軍以精兵殿后。
全軍將佐令行禁止,服從統(tǒng)一指揮,這是一支強大的軍隊。
而且,楚國國君能夠做到知人善任,賞罰有度,政治清明,德威并行,禮法有度。
與楚國開戰(zhàn)?這樣的國家,誰敢與之開戰(zhàn)?難道舒國、庸國這樣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?
霸業(yè)之道,在于親近有禮儀的國家,依靠穩(wěn)定堅固的國家,離間內(nèi)部渙散的國家,滅亡昏暗有亂的國家。
用兵打仗,必須要做到見機而進,知難而退。
動用武力,要攻取動蕩有亂的國家,欺侮行將滅亡的國家,做到兼并弱小,攻擊昏昧。
這,就是古人教導我們的取亂侮亡的道理?!?
好家伙,士會從楚軍目前的現(xiàn)狀,到楚國目前的現(xiàn)狀,到用兵打仗的道理,洋洋灑灑講了一通,眾人無不點頭稱是。
當然,除了先縠。
先縠真急了,很顯然,緊急軍事會議已經(jīng)作出了決定:
既然救援鄭國的軍事目的已經(jīng)無法實現(xiàn),那就先撤軍。至于鄭國叛晉,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去教訓一下即可。
先縠見無人支持自己,猛地站起身來,大聲道:“不能撤軍!我們晉國這些年來傲視群雄,原因何在?
就在于軍隊能戰(zhàn)、將士勇敢!
如今,失去了鄭國,就應該立即奪回鄭國,面對強敵,就應該勇敢面對。
現(xiàn)在退縮,就是將晉國霸主之位拱手相讓給楚國,這是晉國的恥辱,為將為帥者難道不要負責嗎?
如果因為我們而讓國家和國君蒙羞,那我先縠甘愿犧牲自己的生命!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春秋晉國風云所有內(nèi)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千里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里草人并收藏春秋晉國風云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