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草人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75章 趙盾設公族之職,春秋晉國風云,千里草人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列國諸侯的公族指的是公室的宗族,放到周天子那里便叫王族。趙盾提出的公族概念是一個官職!
即趙盾設置了一個叫公族的官職。
為什么要設官職?
難道以前的官職不夠多嗎?你趙盾是要搞機關人事膨脹嗎?
當然不是。
在春秋各諸侯國里,在朝中為官的人往往有兩種身份,一種是級別,如趙盾,他是卿大夫;一種是官職,如趙盾是中軍元帥。
一個諸侯國里的卿是有限的,如晉國最多時設置過12卿,現(xiàn)在是6卿。大夫是世襲而來或者是因功而提拔的,數(shù)量也是有限的。
但具體的官職呢,那是很多的,晉國的六卿具體官職便是各軍帥佐,此外還有負責農業(yè)的、外交的、占卜的、祭祀的、史官、手工業(yè)、刑律、司馬等等。
這些官職,原來的任免權都集中到了國君手里,對鄭國魯國這樣的諸侯國而言,國君往往將自己的宗親子弟任命為各位官職。
也就是說,當時春秋主要的是任人唯親,這些宗親便是公族人士。
就這樣,公族人士基本占據(jù)了朝中的各級官職。尤其是那些具體負責國君起居飲食生活、養(yǎng)馬狩獵等官職,別看不起眼,但足可以影響國君!
晉國是個例外,晉國由于公族人士都在國外,所以國君有了任免權后,便按照自己的意愿任命公族外的人士做官。
這便導致了一個問題:當國君是個明主時,官員基本是好的;當國君是個昏君時,他任命的官員便往往良莠不齊,甚至有的人品低下。
正是如晉靈公這樣的國君,將一些人士任命為官。然后,動員這些人士胡作非為。
我們前面講過,晉靈公修建高臺,蓄養(yǎng)死士,裝修花園等等,都是有具體的人負責去做的。
這些人都是晉靈公自己的任命的人,到最后,他居然可以擺出鴻門宴意欲殺掉趙盾。
趙盾的人事改革,就是限制國君隨便任免官員!
他提出,讓卿大夫的嫡長子擔任公族,附加的一條便是這個公族官職是可以世襲的!
由于實現(xiàn)了世襲,那只要這個卿大夫不犯錯,他的兒子們都可以在朝中為官!
什么意思?
比如趙氏家族,本來趙氏家族只有一個是大夫,即現(xiàn)在的趙盾,執(zhí)政的中軍元帥,已經(jīng)在晉國朝堂當官了。
現(xiàn)在可以考慮讓趙盾的兒子趙朔也去朝中為官,具體官職便是公族,分管某項具體工作!
這個具體工作,也就是具體職位,任免權仍舊掌握在國君手里。只要不犯錯誤,這個職位可以世襲。
公族是配套有封地的,國君分賞土地給公族作為食邑,那國君的土地控制量便相對減少。
有了具體職位,并且只要不犯錯便可以世襲,那國君的人事控制力也得到弱化。
土地控制權和人事控制力,這兩項國君最重要的權力由此而得到相對消弱。
那什么力量得到了強化?公族力量嗎?
顯然,不是真正的公族力量得到了加強,而是卿大夫的力量得到了加強。
面對著執(zhí)政的中軍元帥趙盾所提出來的以消弱君權、強化卿大夫權力為目的的這種人事制度改革,晉成公作為國君,為什么能夠同意呢?
很顯然,一方面,此時的趙盾權勢太大了。
晉成公剛回晉國,他需要趙盾的全面支持。同樣,他也需要全面支持趙盾。晉成公能夠得到君位,內心上是感激趙盾的。
另一方面,晉成公從自己的侄子晉靈公身上得到了教訓:正因為國君權力過大,所以才會導致亂來。
只要國君亂來,你權力再大,也是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擁護,區(qū)區(qū)一個趙穿就干掉了國君!
晉成公是謹慎的,剛即位的他表現(xiàn)出了高度的政治成熟感,他把全部國政都委托給趙盾:
“元帥辦事,寡人放心,一切都按元帥的意思辦吧?!?
晉成公還在朝堂公開為趙盾弒君辯護:“元帥一心為國,弒君之事著實與他沒有關系。誰還敢妄議此事,寡人定不輕饒!”
是的,晉成公同志,你是明智的,有多大權力,就應該有多大責任。
權力這東西是一把雙刃劍,并非越大越好!
但是,晉成公同志,你更是糊涂的!
為了你此時的君位穩(wěn)固,你向以趙盾為首的卿大夫們作出的這個妥協(xié),將導致晉國國君權力越來越小,使卿大夫的勢力越來越大,最終成為晉國滅亡的根本因素!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春秋晉國風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千里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里草人并收藏春秋晉國風云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