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草人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74章 春秋爭霸楚占優(yōu),春秋晉國風云,千里草人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既然是中原一份子,那就有必要參與中原事務。而現在中原事務名義上是由周天子在負責的,實質上是由晉國在主導的。
晉國,正是中原諸侯聯盟盟主,當時的春秋霸主!
楚國開始行動了。楚國先是搞定了陳國、蔡國,然后再搞定了鄭國,把陳國、蔡國、鄭國等諸侯拉攏到自己門下,再圍繞著宋國動起了腦筋。
公元前607年,已經成為楚國盟國的鄭國在楚國的指示下討伐宋國,兩國在大棘決戰(zhàn),結果鄭國大勝。
晉國管了么?沒有,因為晉國實在沒精力管了。
首先是晉國自身原因造成的。在晉靈公后期,晉國在主導幾件重要國際大事中都出現了問題,導致中原諸侯對晉國已然是離心離德。
公元前610年,當時宋國發(fā)生了弒君事件,晉國派出中軍佐荀林父聯合衛(wèi)國、陳國、鄭國出兵干涉宋國內政。
結果宋國人通過重重賄賂,不但免除了刀兵之災,還使宋文公的國君之位合法化了。這讓中原諸侯很失望。
然后是公元前608年,魯國與齊國起了沖突。霸道的齊國搶了魯國不少地盤,魯國人告狀到晉國,晉國派出軍隊,同樣聯合了一堆諸侯國去討伐齊國。
結果齊國人學宋國人的樣,給出一筆賄賂,然后就不了了之。這讓魯國很寒心,也讓其他諸侯國很失望。
鄭國首先表達了對晉國的不滿,于是,公開表示跟著楚國混了。
鄭國背叛晉國,這事可不是小事。公元前608年,晉國中軍元帥趙盾親率晉軍主力聯合諸侯國去討伐鄭國。
鄭國向楚國求援,楚國立即出兵援助鄭國。
在楚軍面前,晉軍不敢隨便,最后借口西線有戰(zhàn)事而匆匆撤軍。
晉國的軟弱使楚國更想染指中原。公元前608年秋,楚軍再次討伐陳、宋兩國。
晉國中軍元帥趙盾再次出兵相救,但始終不敢與楚軍交戰(zhàn),而是討伐了鄭國。
結果鄭國倒沒打下來,楚軍則降服了陳國后迅速北上,與晉軍決戰(zhàn)于北林。
這一場戰(zhàn)役也沒好好打起來,但晉國損失了大夫解揚。
晉軍侵占了秦國的附庸崇國。本想著引秦軍出來一戰(zhàn),然后,以崇國為談判籌碼,與秦國訂立雙方互不侵犯條約。
結果秦國在多次吃了晉國悶虧后,已經決定要與晉國死磕了。
所以,秦國沒按晉國的意圖出兵救崇,卻在晉國把注意力放在中原的鄭、宋、陳等國時,再次侵入晉國的焦邑。
等晉軍匆匆趕到焦邑,秦軍卻三十六計走為上,直接放棄焦邑。晉軍空跑一趟!
火大了的晉軍干脆直接去討伐鄭國,以報復去年的北林之役失利之仇,結果楚軍很快北上。
晉軍聽說楚軍來了,再次不戰(zhàn)而逃!
這些事,我們在前面講晉靈公時已經講到了,這里再提一提,目的是將晉成公此時面臨著的國際新秩序給擺一擺:
晉國號稱中原霸主,但此時的國際威望已經嚴重下降。可以說,除了宋國外,各諸侯國都跟著楚國混了。
晉國最強的敵人是晉國,然后是秦國,這兩個敵人使晉國陷入了東西兩線作戰(zhàn)的境地。這些年來,晉軍總是東奔西走,疲于奔命!
晉國剛經歷了一場弒君事件,整個晉國上下的思想還需要統(tǒng)一,一些晉靈公時期已經暴露出來的問題必須得到解決。
在這樣的情況下,晉成公與中軍元帥趙盾商議后,決定暫時退出春秋霸主之爭。
中原,那就暫時讓給你們楚國佬吧。
咱晉國,先解決一些內部問題,到時再來收拾你楚國佬!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春秋晉國風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千里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里草人并收藏春秋晉國風云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