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草人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65章 晉靈公打壓趙盾,春秋晉國風云,千里草人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(nèi)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此次與楚國交鋒,趙盾心里是酸楚的。他很清楚,自己根本不敢與楚國開戰(zhàn),因為自己害怕被楚國打敗。
西線秦軍來犯又怎么了?又不是沒有防務力量。秦軍也遠沒有楚軍那么厲害,值得你趙盾將已到鄭國北林的軍隊都撤了回來?
以西線秦軍來犯為由撤軍,那只是自己給自己找的一個借口。
但這個借口必須要借到底,因為自己必須防備國君對自己任何一絲的不滿意。
是的,此時的晉靈公已經(jīng)18歲了,他很想親政了。最多還有2年,20歲冠禮結束后,他就親政!
他不喜歡趙盾,或者說他恨趙盾。
孩童時的自己被母親抱著,母子倆在趙盾面前哭泣哀求的場景,已經(jīng)成為晉靈公揮之不去的陰影。
晉靈公最希望的就是趙盾犯錯,只要你趙盾犯下大錯,那寡人就要想辦法收拾你!
要知道,在這個時候,列國諸侯中,晉國國君的權力是很大的。
當然,這個很大,是相對于其他諸侯而言,我們以后會講到。
反正現(xiàn)在的態(tài)勢,就是別看你趙盾是中軍元帥、晉國執(zhí)政大夫,但再怎么著也是受制于國君的。
晉靈公開始要權,開始展示自己的存在,開始對趙盾執(zhí)政的不滿。
這便是趙盾不敢犯錯的原因,這便是趙盾不敢在北林與楚軍直接開戰(zhàn)的根本原因。
那就這樣撤軍了,便不犯錯嗎?
這個倒真不犯錯。
因為趙盾有理由,西線有秦軍來犯。而且,撤軍的命令來自在絳都的晉靈公。
對趙盾來講,在中原打楚國風險很大。但在西線打秦國,趙盾信心滿滿的。
本來,秦國與晉國因為士會回國總算實現(xiàn)了短暫的和平,晉軍要去中原走一走,必須消除西線來自秦國的威脅。
但現(xiàn)在秦國貌似消停了,但這種消停是自然產(chǎn)生的,并沒有用盟約的形式給確定下來,所以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。
為解決西線之患,晉國必須與秦國結盟。
但晉國主動去要求和秦國結盟,那是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,至少大失晉國面子。
趙穿出了個主意:與秦國先交交手,然后兩家坐下來談。
具體辦法也很簡單,不是直接與秦國交戰(zhàn),而是討伐崇國!
崇國是一個很古老的國家,早在夏、商朝時期便存在了,最早是由堯帝封給鯀的,具體在崇地,即今天河南登封市嵩山附近。
商滅了夏后,崇國被迫西遷去了關中,具體約在今天陜西西安市戶縣一帶。
西周部落崛起時,崇國便被西周所滅,我們在看《封神演義》時知道有一個崇黑虎,那便是崇國國君崇侯虎之弟。
崇黑虎騎一頭火眼金睛獸,攜一只鐵嘴神鷹,率三千飛虎軍的那位,給姜子牙率領的周軍帶來相當大的麻煩。
這當然是神話傳說,但也是中華文化不可缺的一部分。
封神演義很多人喜歡看,與西游記、聊齋志異、搜神記、山海經(jīng)等一樣,這是經(jīng)典的神話了。
當然,因崇國而生的崇氏,是中華姓氏文化中崇姓的淵源之一。
趙穿說要討伐的崇國,其實已經(jīng)是不存在了,但崇人部落還是存在的。
此時的關中一帶,已經(jīng)由天子周平王封給了秦國。所以如果崇國仍舊存在,那也一定成了秦國的附庸。
趙穿的意思就是,討伐離晉國相距較近的崇國,那秦國必定會來救援,然后晉國借機與秦國講和。
這既人為地制造起了一場西線戰(zhàn)事,又及時解決了問題,從而掩蓋了趙盾率晉軍主動從中原的北林之戰(zhàn)中撤退的尷尬。
趙盾大喜,依計行事。
于是,公元前608年秋,晉軍討伐崇國。
崇國當然很輕易被強大的晉軍給侵入了,但令趙盾意外的是,秦國根本對此無動于衷!
也就是說,秦國根本不給趙盾任何面子,沒按趙盾設想的方案行動。
這對晉國來講反而成了真正的麻煩。因為本來秦國與晉國已經(jīng)和平了一段時間,現(xiàn)在晉國又主動挑起了戰(zhàn)事。
秦國雖然此時不予理會,那總有一天會來報復的。
秦國的報復第二年便來了。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春秋晉國風云所有內(nèi)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千里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里草人并收藏春秋晉國風云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