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草人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52章 趙盾誅殺五大夫,春秋晉國風云,千里草人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(nèi)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趙盾必須采取必要的手段來拉攏中原諸侯,因為他很清楚,由于自己的背信棄義,在令狐狠狠黑了一把,秦國人是不可能沒有報復行動的。
秦國人的報復來得很快,令狐之戰(zhàn)后僅僅過了一年不到,公元前619年夏,就在趙盾剛剛主動積極與魯國改善關系后,秦軍出動了。
經(jīng)歷了令狐之役慘敗后的秦軍這次是銜恨而來,這一次由大將白乙丙率領,秦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,攻占了晉國的武城。
武城,今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(qū)東。有人要說,秦與晉不是以黃河為界的嗎,武城應該在黃河以西,怎么屬于晉國了?
其實,當時秦國都城在雍城,即今寶雞市鳳翔區(qū),連咸陽都未到,更不要說如今的渭南,即當時的武城了。
秦國與晉國以黃河為界,主要是指東北交界處,而東南一帶,咸陽以東以東的不少地盤是屬于晉國的。
秦國要攻打晉國,當然是盡量不渡黃河。
就這樣,秦國也對晉國來了個突然襲擊,占領了晉國的武城。
晉國的反應呢?
晉國當然有反應,但軍事反應不是說打就打的,趙盾準備遲些收拾秦國。
但還沒等趙盾安排對秦國的軍事行動,晉國卻發(fā)生了重大事件:內(nèi)亂!
誰敢搞內(nèi)亂?
當然是有權有勢但內(nèi)心有極大意見的那些人,這些人,總共有五位大佬,那就是箕鄭父、先都、士縠、梁益耳和蒯得。
對其中幾位我們是不是很熟悉?
對,前面四位,正是原本晉襄公在世時準備提拔重用的,但先克表示了強烈反對。
公元前622年,晉襄公在夷地閱兵,主要就是晉國六卿班子組成。
先克代表新派對晉襄公道:“帥佐人選是國之大事,不管如何,請主公勿忘了狐氏、趙氏的功績啊?!?
這話提醒了晉襄公,確實,如果不好好平衡老派與新派的勢力,那將會引發(fā)大亂。
于是,晉襄公便臨時改變了人事安排。
這樣一來,本擬任中軍帥的士谷、擬任中軍佐的梁益耳和擬任上軍佐的先都都被排擠出了六卿班子,而原本擬任上軍帥的箕鄭父只搞到了一個上軍佐的職位。
這讓這四人憤憤不平,一個個牢騷滿腹。
但牢騷又有個屁用?四人只能忍氣吞聲,躲到一邊郁悶去了,這郁悶便郁悶了整整4年。
這三年,晉國又發(fā)生了很多大事,狐氏和趙氏為了中軍帥這一職結下了矛盾。
然后,晉襄公薨后,圍繞著晉國新國君的人選問題,狐氏與趙氏的矛盾升級,最終是狐氏在晉國消亡。
秦國與晉國為了這個新國君的問題在令狐打了一仗,我們知道,那一仗,趙盾可謂是打了個秦軍措手不及,取得大勝。
但任何一場大勝,終歸會有局部的戰(zhàn)斗場景,這種戰(zhàn)斗場景可能會各有勝負。
就在令狐之戰(zhàn)中,晉軍可以說大家都立下了戰(zhàn)功,只有一個人損失了五乘戰(zhàn)車。
誰?
大夫蒯得。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春秋晉國風云所有內(nèi)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千里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里草人并收藏春秋晉國風云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