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生WX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五十四章 孫權的家事,太子之爭,爽帝: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,浮生WX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而后世老朱家的嫡長子朱標從十三歲被立為太子,到三十七歲去世,足足當了二十五年的太子,比這位吳太子孫登還慘一些,
是歷史上公認的最優(yōu)秀的太子之一,只可惜慧極必傷,沒能成功接管大明,也算是孫登的同道中人了吧。
太子這個職位風險高,收益也高,成功了就是九五之尊,失敗了就是死,
當然也有可能是沒能熬過皇帝,自己就先死了,就如孫亮、朱標這兩位一般,而曹魏這邊呢則是與之相反,
武帝活了65歲,文帝活了39歲,明帝曹叡活了35歲,就武帝活的最長,其余兩代帝王都比較短命,
有被前一代的曹老板壓制的太慘的原因,最主要的還是繼位之后過于放縱自己,盡情聲色享樂才早亡的。
在這幾位曹魏帝王當中曹叡最慘,親生兒子全部夭折,只好無奈的將曹芳與秦王曹詢被曹叡收為養(yǎng)子。
作為養(yǎng)子自小在宮中成長的曹芳,出生來歷一概不詳。據《魏氏春秋》記載,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的兒子,曹彰的孫子、曹操的曾孫。
景初三年正月初一日(239年1月22日),魏明帝曹叡病重,怕導致國家根基不穩(wěn),在齊、秦兩王中選了曹芳立為皇太子,
當天,魏明帝病逝,曹芳即位,成為魏國名義上的主人,而曹詢則是繼續(xù)默默無聞,消失在人群當中了…
在三國中曹魏的實力最為強大,它是最有可能一統(tǒng)天下的,吳、蜀兩國其實沒啥希望,
然而三家打得熱鬧,最終卻被司馬家給撿了大便宜,落得了個三家歸晉的局面,令人唏噓。
事實上,之所以會出現如此戲劇性的畫面,主要是曹魏的前幾代帝王都死得太早了,導致最后都沒人能壓制司馬家,不過所幸這一世的曹爽勝了,而司馬懿則是逃亡蜀國。
而蜀漢劉備方面則是比曹魏好很多,雖然大耳劉備在夷陵之戰(zhàn)后不久便病逝于白帝城,享年63歲(223),
劉禪從建安二十四年(219),劉備定益州后入蜀,稱漢中王,劉禪始立為太子,劉備稱帝后,
又順利立為皇太子,畢竟劉備只有阿斗這一個子嗣,不立他還能立誰。阿斗滿打滿算也只在太子位上也只呆了四年,比孫吳太子、魏國兩代皇帝真是“運氣”好太多了…
西苑中,朱據心想陛下忍了這么多年,終于要對太子開刀了?
畢竟太子和魯王之間的黨爭已經開始七年了,到現在還沒結束。
這場黨爭開始于吳赤烏五年(242)正月,孫和正式被立為太子。
百官同時上奏要求立皇后及令四子為王,孫權以天下尚未安定,不宜尊寵妃妾皇子為由拒絕了。
同年八月,一些官僚再次提出相關要求,最終孫權同意立四子孫霸為魯王。
孫權最初立太子和魯王時,孫和和孫霸還是一樣受到寵愛,仍然居于同宮殿中,并沒有正式區(qū)分等第和品級,
這便為后面的黨爭埋下了禍端,畢竟太子和諸王之間地位、品級、吃穿、用度、住所方面都是要有所區(qū)別才是,
不然就容易讓諸王漸漸滋生出不該有的心思,可孫權偏偏就這樣做了,
也不知是要如魏武帝一般在諸子中養(yǎng)蠱,還是有其他什么心思,畢竟帝王心思還是深沉如?!?
群臣諸如太常顧譚、太子太傅吾粲等表達了反對意見,認為太子和國王應該有嫡庶之分,禮制應該有所區(qū)別,甚至要求魯王出鎮(zhèn)地方。
太子和魯王自此分宮別僚,這卻由此造成了矛盾的開端。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爽帝: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并收藏爽帝: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