種菊南山下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23章 馬匪是大舅,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,種菊南山下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(guān)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(guān)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(nèi)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第二日,天剛蒙蒙亮,運糧隊就列隊出發(fā),李鴻基才看清運糧隊的規(guī)模。
足足三百輛大車,每輛車配一名車夫、兩位民夫,整個隊伍,只有一支五十多人組成的護衛(wèi)隊,帶隊的是姚把總。
護衛(wèi)們身上除了雁翎刀外,人人背著一桿火繩槍,李鴻基在邊軍里見過火繩槍,他認識。
看著這樣的護送隊伍,他不由得皺起了眉頭,因為一路上,除了逃荒的百姓,還有馬匪。
這些馬匪,有些是草原上內(nèi)附的蒙古人,他們不懂種地,大多是往來關(guān)內(nèi)外販些馬匹茶葉過活,現(xiàn)在蒙古人那邊在打仗,他們沒生意做,就做起搶劫的勾當(dāng)。
也有一些販馬的漢人,也跟著蒙古人做起了馬匪,他們對地形更熟,這一大隊運糧隊,這么少的護衛(wèi),能不招人惦記么?
他的瘦馬不能騎了,好在整個車隊,也只有姚把總和一個跑前跑后的通信兵有馬騎,他便牽著馬走路。
姚把總也牽著馬,和他一起走在隊伍前面,姚把總問他:“李大哥,下一個驛站有多遠?太陽下山前能不能趕到?”
李鴻基望望天色,東邊才出現(xiàn)點點魚肚白,他說:“回大人,陜北這邊地廣人稀,下個驛站在六十里外,偶估計趕到也要天黑了?!?
姚把總點點頭,吩咐通信兵道:“去,讓他們趁著早上涼快,走快點,中午太陽大,多歇一會兒?!?
通信兵騎著馬,得得得地往隊伍后面跑去。
李鴻基湊近姚把總,低聲道:“大人,這條路上不太平,這點護衛(wèi),是不是少了點?”
姚把總回頭望著長長的車隊,嘆道:“需要運糧救命的地方太多,人手不夠啊,你不用擔(dān)心,沿途有地方官府派人接應(yīng)……”
就算擔(dān)心也沒辦法,為了吃頓飽飯,他就老老實實當(dāng)他的向?qū)О伞?
姚把總還算體恤下屬,中午太陽最毒的時候,隊伍停下來休息,李鴻基又分到兩個黑綠色的饃饃,他的瘦馬,也分到一束草料,這份待遇,讓他下定決心,哪怕有馬匪流民,他也要跟緊這支運糧隊。
第一天,平安渡過,隊伍在太陽落山前趕到了下一個驛站,李鴻基與驛丞熟悉,很快就將隊伍安頓好,姚把總還拍著他的肩膀表揚他:“李大哥,好樣的!”
車馬太多,驛站里根本住不下,只能在周圍的平地上,把大車圍成一個圓圈,將拉車的騾馬、民夫、護衛(wèi)圍在中間,有條件的搭起簡易帳篷,無條件的,席地而臥。
跟在野地里露宿也沒什么區(qū)別嘛,驛站也不能提供庇護,但能補充一些飲用水,和騾馬的草料,已經(jīng)很好。
這批軍糧,要送到榆林境內(nèi)的鎮(zhèn)川,全程兩百多里,預(yù)計走三天,到了那里,自有邊軍派隊伍來接收。
剩下兩天的路程,李鴻基希望能順利走完,姚把總說,他的差事做得好,下一趟還請他帶路,三天路程,不但能填飽肚子,還能掙一百五十文銅錢。
能帶著戶籍,到縣城的官店里買二十斗救命的“糧食”,家里的父母的兄嫂侄兒,就能活命了……
第二天,運糧隊繼續(xù)出發(fā),沿著無定河谷,向榆林方向前進。
一路上都是流沙形成的草地,路面平坦松軟,不時見到南下的行人。
運糧隊伍都放松下來,有騾馬不時地低下頭,啃食路邊干枯的草根,民夫們也舍不得抽打它們。
李鴻基的心卻提了起來:他提醒姚把總道:“大人,別看這里地勢平坦,特別容易招馬匪,他們來去如風(fēng),見人就砍,見東西就搶,連邊軍都拿他們沒辦法……”
姚把總抬頭四下里望望,叫通信兵過來,交待道:“吩咐下去,一級戰(zhàn)備!”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所有內(nèi)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并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