種菊南山下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87章 大明還能撐幾年,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,種菊南山下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(nèi)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鹽引,盧象升知道,為何還有茶引?
李從心嘆了口氣,解釋道:“一開始,老夫等人也不理解,但太后說,蜀地、漢中周邊的山區(qū)產(chǎn)茶,那邊的茶馬貿(mào)易十分繁榮。
四川不缺糧,也不缺鹽,但那邊的商人缺茶引,而且,從四川往西、往北,自古就有茶馬貿(mào)易的古道,鼓勵四川的商人往西北運糧,比從荊湖、江南地區(qū)更近……
太后對那邊的了解,比我等更詳細,建斗你說說,我等如何反駁?只要能救災,估且一試吧?!?
盧象升出身宜興,對西南邊地的了解,也只限于書本,對太后這段話,也提不出反對意見來。
報紙上除了官府的新聞,還有來自民間的新聞:
某地的一位秀才,因為發(fā)明了一種更輕便的鋤頭,得到官府五兩銀子的獎賞。
某府有地主半夜起來偷移動界石,企圖強占鄰居的田地,被官府查出來,判刑加罰款xx……
某地有孩子屢屢失蹤,錦衣衛(wèi)全國追兇,終于將人販子抓獲,百姓上衙門請愿,請救判斬立決……
某地風景很好,某名儒寫了一篇游記,致使此地游客猛增,當?shù)氐纳截洿筚u……
有東林書院的傳人,在報紙上解讀了東林書院那則著名的楹聯(lián),然后,其他讀書人不服,也發(fā)文章反駁,雙方開始打嘴仗,而報紙不偏不倚,各發(fā)兩篇文章。
………………
盧象生正看得津津有味,懷恩走進來,見兩人正看得聚精會神,便用手在門板上敲了敲,提醒道:“兩位大人,覲見太后的時間到了?!?
說完,指了指西墻邊博古架上的一座自鳴鐘。
盧象生只好依依不舍地放下報紙,跟在李從心身后,往正廳那邊走,他悄悄地問:“大人,待會兒能不能請?zhí)?,將那些報紙賞賜給下官?下官回家去看?!?
李從心低聲道:“大街上賣報的報童那里,十文錢就能買一份,何需要太后賞賜?”
說話間,懷恩引著二人,跨進太后處理政事的公廳,盧象升飛快地抬起眼睛,見條案后的坐位上,坐著一位宮裝麗人。
他連忙移開視線,往國四下里瞧去,見公廳的格局,與普通公廳并無兩樣,唯一不同的,是四面墻邊,除了門窗部分,全是頂天立地的書架,上面擺滿了書籍。
他正在感嘆,就聽到一個清脆的聲音,從前方傳來:“盧大人看 這些書籍怎么樣?上面的書,全是從《永樂大典》里挑選出來的,讀來受益匪淺呢?!?
嚇得盧象升趕忙低頭:“臣失禮,請?zhí)筘熈P!”
李從心忙拉著他,對著張薔深深一揖道:“臣戶部尚書李從心,拜見太后!”
盧象升趕忙有樣學樣:“臣戶部侍郎盧象升,拜見太后!”
“免禮,兩位大人請坐!”張薔一邊賜座,一邊打量著低著頭的盧象升,卻不是印象中征戰(zhàn)沙場的猛將樣子,人很瘦,膚色白皙,看起來一派文雅。
這樣的人,卻能舞動幾十斤重的大刀殺敵,可見大明朝真是到無可救藥的時候了。
“太后這一瓶梅花開得好,”李從心在這里,比盧象升自在多了,他指著南窗邊一支半人高的梅瓶里,一枝粗壯的梅花,贊賞道,“修剪得也好?!?
盧象升這才聞道,公廳里有一股淡淡的梅花香味,心想到底是女子,喜歡花花草草的。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所有內(nèi)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并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