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里聽雨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41章 竟然無人揭榜,笙書傳,山里聽雨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(guān)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(guān)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(nèi)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征討大元帥中軍行轅與云州郡守、唐州郡守衙門共同發(fā)布的開礦布告,很快就張貼在西北邊關(guān)各地郡縣的街頭。
由于這時大梁國立國以來首次公開發(fā)布布告,允許民間商賈可以參與經(jīng)營,而且對參與開礦的商賈要求相對寬松,只對他們進行“十稅一”,這無疑是一樁一本萬利的生意。
這份布告剛一張貼,這幾個州郡的百姓商賈頓時奔走相告,茶余飯后都在討論這份布告將會帶來什么。還有那些頭腦善于鉆營的商賈,則已通過關(guān)系向云州郡守、唐州郡守衙門打探消息。
可是,這份布告張貼已經(jīng)五天了,百姓雖然都在議論,甚至連雍城也有商賈過來到衙門咨詢,可是,就是沒有人去揭了布告,到衙門報名要求開礦。
由于這份布告的時限只有十天,眼見沒有人報名,柳升威和朱互文都急得不行,這沒人開礦,就要逼著百姓百姓多交賦稅,一旦交不出來,自己還可能被高笙書軍法從事,這怎么不讓他們急呢。
于是,柳升威和朱互文又相約來到定州的中軍行轅,向高笙書稟報進展情況。高笙書一聽,也陷入了沉思。
咱以為咱大膽改革,這道政令一出,讓民間商賈可以參加開礦投資,這可是一門一本萬利的好買賣,那些商賈百姓一定都會紛紛踴躍參與,可是,過了五天,雖然民間頗為轟動,可竟然沒有一人揭榜報名,這可真是叫好不叫座。
眼看夏季將至,咱要急著開赴蠻夷腹地,這邊開礦如果不盡快有些眉目,咱的軍費從哪里來啊?真不行,難道就讓道刊商社全包了?不過,真讓道刊商社全部承包也不行,畢竟程道刊是外地人,對本地的風(fēng)土人情不甚熟悉,如果有了本地人的參與,開礦需要的技術(shù)、人力等各方面的安排,自然會方便得多。
更何況咱同道刊商社瓜田李下,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關(guān)系,萬一傳到了京城,肯定有會被人大肆攻訐,如果不到萬不得已,咱絕對不能讓道刊商社獨家經(jīng)營。
都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,天下攘攘皆為利往,為什么街頭巷尾的百姓商賈都在議論這件事,但怎么就沒有人揭榜報名呢。
“柳大人、朱大人,你們覺得這布告上的‘十稅一’是否太為苛刻,畢竟咱們大梁國的田糧賦稅都是‘三十稅一’,衙門拿得多了,百姓的興頭就會不大,是這樣的嗎?”
“大元帥,屬下以為這開礦賦稅是‘十稅一’,但這與田糧賦稅的‘三十稅一’大大不同,百姓辛苦耕作一年,所得不多,如果加重賦稅,百姓更是所剩無幾,一家人肯定會食不果腹。但這開礦獲利頗多,看似‘十稅一’,但商賈所余仍是暴利,故此,屬下以為開礦如此賦稅并不重,商賈參與仍有重利?!?
“柳大人所言極是,像唐州開設(shè)金礦,提煉金砂,所獲更是數(shù)倍于云州采煤,故此,屬下也是以為‘十稅一’的賦稅并不高?!?
“那既是如此,本帥就有些不清楚了,為何那商賈不踴躍揭榜報名呢?”
柳升威略作沉思,說:
“大元帥,屬下以為那些商賈沒人前來揭榜報名,不在于賦稅輕重,而是因為這開礦冶煉,歷來都是官府獨家壟斷。雖然大元帥的中軍行轅與我等兩個郡守衙門發(fā)了布告,但那些商賈百姓肯定覺得沒有圣上的諭旨,這布告里說的不是朝廷的意思,故此,他們目前也只是看看熱鬧而已。”
啊哈,咱懂了,原來是那些百姓對咱這個大元帥信任度還不夠,一樁這么好的生意,官府怎么會讓民間商賈如此得利,他們肯定生怕投資開礦萬一被官府關(guān)門打狗,他們就要虧慘了。那么,該如何讓他們盡快對咱的這份布告增加信任呢?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笙書傳所有內(nèi)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山里聽雨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里聽雨并收藏笙書傳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