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(fēng)云八百里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(四),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爆笑講解版,風(fēng)云八百里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(guān)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(guān)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(nèi)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歧伯繼續(xù)開腔了:“要是碰到那種少陰之氣在下的年份,熱得過頭了,那可真是不得了!熱得連江河湖海都像是被點著了似的,波光粼粼,熱氣騰騰,連那些陰涼的地方都變得亮堂堂的,你說神奇不神奇?”
咱們現(xiàn)代人一聽,這簡直就是“全球變暖”的古代版嘛!不過別急,歧伯還沒講完呢。
“這時候啊,老百姓們可就遭殃了。肚子里整天咕嚕咕嚕響,跟開了鍋似的,氣還直往上沖,沖得胸口疼,喘口氣都費勁,站久了都得扶著墻。皮膚也是,一會兒冷得直哆嗦,一會兒又熱得跟火燒似的,還疼得厲害。眼睛累得睜不開,牙齒也跟著湊熱鬧,疼得要命,還腫得跟小山包似的。你說這還不算完,一會兒冷得跟冰窖似的,一會兒又燒得跟火爐一樣,跟得了瘧疾似的。小肚子還隱隱作痛,肚子大得跟懷孕了幾個月似的,連那些冬眠的小蟲子都受不了,提前跑出來躲難了?!?
聽完歧伯的這段描述,是不是覺得古人那會兒的生活也挺不容易的?不過別急,歧伯可是有名的“醫(yī)林圣手”,他肯定有辦法對付這些“熱過頭”的毛病。
“要想治這病啊,咱們得先想想為啥會熱過頭。說白了,就是身體里的陰陽失調(diào)了,熱氣太多,得給它降降溫。”歧伯爺爺頓了頓,繼續(xù)說道,“咱們中醫(yī)講究的是‘藥食同源’,所以呀,得從吃的上下功夫。”
說到這兒,歧伯突然話鋒一轉(zhuǎn):“不過啊,我這可不是讓你去吃冰淇淋、喝冰鎮(zhèn)飲料哦!那些玩意兒雖然一時爽,但長久下來,可就把身體給搞壞了?!?
那到底該吃啥呢?歧伯爺爺微微一笑,說:“你得吃點能清熱瀉火的東西,比如金銀花、菊花、連翹這些。它們就像是身體里的‘滅火器’,能把那些多余的熱氣給滅掉?!?
“要是覺得吃藥太苦,咱們還可以來點食療。比如熬點綠豆湯喝喝,綠豆啊,那可是夏天的‘小甜心’,清熱解暑的效果杠杠的!”歧伯說完,還不忘幽默一把。
除了吃的,歧伯還提到了按摩穴位?!澳阒绬??咱們身上有些穴位就像是身體的‘開關(guān)’,按一按就能調(diào)節(jié)身體的平衡?!逼绮噶酥缸约旱亩亲樱氨热邕@個‘中脘穴’,它就在肚臍上方四寸的地方,多揉揉它,能幫助消化,緩解肚子脹氣的毛病?!?
“還有啊,這個‘合谷穴’,就在咱們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‘虎口’位置,按一按它,能緩解頭痛、發(fā)熱的癥狀。你說神奇不神奇?”歧伯邊說邊比劃著,仿佛在給我們上一堂生動的“穴位按摩課”。
當(dāng)然啦,歧伯還提到了脈象。他說:“脈象啊,就像是身體的‘語言’,它能告訴我們身體出了什么問題?!?
“比如啊,要是脈跳得太快太猛,就像是在跟你賽跑似的,那可能就是身體里的熱氣太多了。這時候啊,你就得注意了,得趕緊給身體降降溫了?!?
岐伯繼續(xù)說道:在那個遙遠(yuǎn)的古代,如果“歲太陰在泉”(就是天文術(shù)語啦,咱們可以理解為某個特定的年份,天地間的能量場有點特別),那草兒們就像打了雞血一樣,早早地就開始綠油油地瘋長。為啥呢?因為濕氣太重了,濕氣這家伙一泛濫,整個世界就像被一層厚厚的霧霾籠罩,連山谷里的石頭都仿佛被蒙上了一層濕漉漉的面紗,連顏色都變了,黃色的山谷看起來竟然有點發(fā)黑,你說神奇不神奇?
這時候啊,人們就開始遭殃了。濕氣太重,首先影響的就是脾胃,脾胃一弱,水濕就排不出去,結(jié)果呢,肚子里的水越積越多,就像喝飽了水的氣球,稍微一動就“咕嚕咕?!表懀耐?、耳聾也跟著來了。整個人感覺就像是被一團(tuán)濕棉花堵住了一樣,腦袋混混沌沌的,耳朵也像是被塞了耳塞,聽啥都費勁。
更慘的是,喉嚨也開始腫痛,咽口水都像是在吞刀片,這就是傳說中的“喉痹”。還有啊,有的小伙伴會發(fā)現(xiàn),哎呀,怎么下面出血了?這可不是好事,是濕氣太重,影響了身體的正常循環(huán)。小肚子也開始隱隱作痛,腫得跟個小山丘似的,想上個廁所都費勁,那感覺,就像是膀胱被一塊大石頭壓住了。
還有更絕的,頭痛得像是要裂開一樣,眼睛感覺快要掉出來了,脖子像被人硬生生拔高了幾厘米,腰呢,彎一下都痛得要命,好像隨時會折斷。大腿轉(zhuǎn)個彎都困難,膝蓋那里像是被綁了個大結(jié),小腿肚子也像是被人硬生生掰開了似的,那叫一個酸爽!
好啦,說了這么多,咱們來點實際的,怎么對付這些濕氣呢?別急,岐伯老祖宗早就給我們準(zhǔn)備好了方子。
首先,咱們得祛濕,對吧?那就來個“祛濕湯”吧!這個方子啊,得用到茯苓、白術(shù)、豬苓、澤瀉各10克,再加上桂枝6克,這五味藥一起煮,就像給身體來了一場大掃除,把濕氣統(tǒng)統(tǒng)趕出去!
然后呢,咱們還得按摩按摩穴位,幫助身體更好地排濕。比如說,足三里穴,這可是個祛濕的大穴,每天按個幾分鐘,就像給身體開了一扇窗,讓濕氣隨風(fēng)而去。還有豐隆穴,也是祛濕的好幫手,按一按,感覺整個人都輕盈了不少呢!
當(dāng)然啦,說到脈象,這也是判斷濕氣的一個重要依據(jù)。濕氣重的人,脈象往往比較濡滑,就像是摸到了一條濕漉漉的泥鰍,滑不溜手的。這時候啊,咱們就得更加注意身體的變化了,及時調(diào)整飲食和生活習(xí)慣,別讓濕氣繼續(xù)肆虐。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爆笑講解版所有內(nèi)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風(fēng)云八百里的小說進(jìn)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(fēng)云八百里并收藏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爆笑講解版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