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云八百里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,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爆笑講解版,風云八百里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(nèi)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黃帝大人說了?。宏庩栠@玩意兒,簡直就是自然界的金科玉律,萬物生長的指南針,變化多端的老爸老媽,生死輪回的幕后大佬,還是智慧與神秘的寶庫呢!治病啊,咱們得從根兒上找原因,對癥下藥。
想象一下,陽氣堆多了就成了天,陰氣攢夠了就是地。陰呢,就像個安靜的美女子,而陽呢,活脫脫一個躁動的小伙子。陽氣能讓萬物生長,陰氣則負責滋養(yǎng)這些生長的家伙;到了秋天,陽氣收斂殺氣顯露,萬物開始凋零,陰氣就忙著把它們藏起來過冬。陽負責把能量變成氣,陰呢,則是把這些氣凝聚成看得見的形狀。
你知道嗎?冷到極致了反而會覺得熱,熱過頭了又感覺冷颼颼的。寒氣多了空氣就渾濁,熱氣一上來空氣就清新。要是清新的空氣沉到了下面,哎喲,人就得吃壞肚子拉肚子;濁氣要是飄到上面去了,肚子可就真脹得難受了。這陰陽要是反著來,身體就得鬧別扭,生病也就跟著來了。
再來說說清陽和濁陰,清陽就像藍天白云高高在上,濁陰就像大地泥土穩(wěn)穩(wěn)當當。地上的水汽升上去變成云,天上的水汽降下來變成雨。雨其實是地氣的孩子,云則是天氣的杰作。咱們身體也一樣,清陽之氣從上面的七竅出來,濁陰之物嘛,自然從下面走。清陽讓皮膚毛孔舒張,濁陰則滋養(yǎng)五臟六腑;清陽讓我們的手腳靈活有力,濁陰則負責消化系統(tǒng)的運作。
水和火,也是陰陽的代表。陽是氣,看不見但感覺得到;陰是味道,能直接嘗到。味道滋養(yǎng)我們的身體,身體又需要氣來支撐,氣再變成更精細的能量——精,精再促進身體的各種生化反應。簡單說,就是:吃好喝好身體棒,氣足精滿活力旺!但反過來,味道太過了傷身體,氣不足則精受損,精可以轉化為氣,但氣也會被不良飲食給傷了。
最后,味道重的食物走下道,氣味清新的則往上升。味道濃烈的屬陰中之陰,稍微淡點的算陰中的小陽;氣味強烈的屬陽中之陽,柔和點的就是陽中的小陰了。味道太重的吃了容易拉肚子,淡點的能通腸;氣味淡的能疏散,濃的則讓人發(fā)熱。大火燒久了,氣就弱了;小火慢燉,氣反而更足。大火耗氣,小火補氣,就像咱們熬夜傷身,早睡早起養(yǎng)生一個道理。辛甘的食物發(fā)散陽氣,酸苦的嘛,就是幫助排毒的了。
想象一下,自然界的陰陽平衡就像是你家的空調和暖氣。如果暖氣開得太足(陽勝),家里就熱得跟蒸籠似的;反之,空調打太低(陰勝),那就冷得直打哆嗦。這“重寒則熱,重熱則寒”啊,就像是冬天凍得不行,突然跑進屋里暖氣一開,哇,熱得出汗;夏天熱得受不了,一猛子扎進冰水,嘿,冷得直哆嗦。這就是物極必反的道理嘛!
說到“寒傷形,熱傷氣”,就像是冬天凍手凍腳,那是直接傷到了咱們的“硬件”(身體);而夏天中暑,則是讓咱們的“軟件”(氣,可以理解為精神頭)出了問題。氣不順了,就疼;身體傷了,就腫。如果你先覺得疼,后來才腫起來,那就是“氣”先受傷,影響到了身體;反之,先腫后疼,那就是身體先遭殃,再連累到“氣”。
再來說說自然界的那些“風、熱、燥、寒、濕”吧,它們就像是大自然的五位魔術師。風大了,東西就動個不停;熱過頭了,就腫得像包子;干燥了就干裂;寒冷了就讓人皮膚緊繃繃的;濕氣重了就拉肚子,跟開了水閘似的。
而咱們?nèi)四?,和這大自然是緊密相連的。五臟對應著五種情緒:喜、怒、悲、憂、恐。情緒過頭了,就會傷身。暴怒就像是個急脾氣,傷的是“陰”(可以理解為內(nèi)在的平靜);暴喜呢,就像是突然中了大獎,高興得過頭,傷的是“陽”(外在的活力)。情緒失控,就像身體里的氣亂竄,搞不好還會“滿脈去形”,聽起來就像是要爆炸一樣。
所以啊,咱們得學會控制情緒,別大冷天穿短袖,也別大熱天裹棉被。情緒要穩(wěn)定,就像四季更替,有序進行。不然,“重陰必陽,重陽必陰”,樂極生悲,悲極又轉喜,人生不就成了過山車了嗎?
“冬天挨了凍,春天可能就感冒發(fā)熱;春天被風吹得飄飄然,夏天可能就拉肚子;夏天貪涼中了暑,秋天可能就得打擺子;秋天濕氣重,冬天可能就咳個不停。”看來,咱們得隨時根據(jù)天氣變化,調整自己的生活節(jié)奏,才能健健康康,樂呵樂呵地過每一天!
黃帝問:“我聽說上古時期的那些大牛們,研究人體結構那叫一個細致,不僅把五臟六腑分得明明白白,還把經(jīng)絡血脈梳理得井井有條,好像整個身體就是個小宇宙,各部分都遵循著各自的規(guī)律運行。他們還給氣穴起了名字,知道小溪大谷跟骨頭的關系,從頭到腳,從里到外,都講得頭頭是道。連四季的陰陽變化,身體的內(nèi)外呼應,都說是相互關聯(lián),有表有里的。這些說法,靠譜嗎?”
岐伯笑著答道:“您聽我說啊,這事兒得從東方講起。東方嘛,風大,風一吹樹木就茂盛了,樹木多了就結出酸酸的果子,這酸味啊,跟咱們的肝特別對味兒,肝好了筋就強,筋強則能滋養(yǎng)心臟,肝還特別關照眼睛。在天上,它表現(xiàn)為深邃的玄色;在人身上,它是那條追求真理的道;在地上,則是萬物生長變化的源泉。這變化能生出五味,道能生出智慧,玄妙之處則孕育了精神。精神嘛,在天上化為風,在地上化為木,在咱們身上就是筋,藏在身體里就是肝。說到肝,它還有一堆小名兒:顏色上是青色,音樂里是角聲,叫聲里是‘呼’,情緒激動時就緊握拳頭,開竅于目,味道偏好酸,脾氣上來就是怒。不過啊,怒大傷肝,但悲傷的情緒卻能克制憤怒;風大傷筋,干燥的環(huán)境則能緩解風的影響;酸過頭了也傷筋,這時來點辛辣的就能平衡。
再瞧瞧南方,熱浪滾滾,熱就生火,火烤出的食物苦中帶甜,這苦味正好滋養(yǎng)心臟,心臟強壯了血液就充足,血液又滋養(yǎng)了脾臟。心臟還掌管著舌頭呢。在天上,它是熱烈的陽光;在地上,它是熊熊的火焰;在身體上,它是跳動的血脈;在五臟里,它是那顆溫暖的心。顏色上它是紅色,音樂里是徵音,笑聲是它的表達,憂愁是它的另一面,開竅于舌,味道偏好苦,情緒上是喜悅。但樂極生悲啊,過度喜悅會傷心,這時恐懼能幫你找回平衡。熱過頭了傷氣,冷一冷就好;苦過頭了也傷氣,來點咸味就中和了?!?
想象一下,中央這位大佬,他是濕氣的發(fā)源地,就像家里的加濕器,不停地往外冒水汽。這水汽啊,一多就成了土,就像晨露滋潤后的大地,肥沃得很。土里頭長啥最甜?當然是各種好吃的啦!甜食吃多了,脾胃就高興得直哼哼,然后它們就努力工作,幫你長出一身腱子肉。這肉多了,還能反過來滋養(yǎng)肺,讓呼吸都變得更順暢。說到脾,它可是個吃貨頭頭,掌管著咱們的嘴巴,想吃啥都得經(jīng)過它點頭。
再來看看這天上的濕氣,地上的泥土,到了人身上就變成了肉嘟嘟的可愛樣。脾呢,就像是身體里的黃金地段——五臟六腑中的VIp,它的顏色是暖暖的黃色,像秋天的麥田。音樂上,它對應的是宮調,聽起來就像是溫馨的家庭合唱,讓人想跟著哼歌。不過,要是脾先生不高興了,比如你想太多(思傷脾),它就會罷工,讓你打嗝不停(噦)。這時候,你就得想辦法逗它開心,比如用怒氣的反作用力(怒勝思),讓它知道生活還有那么多值得生氣的事,別光盯著那點小煩惱。
再轉到西方,那里是干燥的天堂,干燥生出了金屬般的堅韌,金屬又帶著辛辣的味道,這味道直沖肺里,讓肺變得強大,連帶著皮毛都油光水滑的。皮毛又跟腎有著不解之緣,仿佛是在說:“看我皮膚好,腎也不賴哦!”肺還是個愛哭鬼(咳),但同時也是嗅覺擔當,掌管著鼻子。如果你想讓肺開心,就得少讓它憂傷(憂傷肺),多來點喜事(喜勝憂)。還有啊,太熱會傷到皮毛,就像烤肉一樣,這時候來點冷風(寒勝熱)就完美解決了。至于那些辛辣的東西,雖然好吃,但吃多了也會讓皮毛受苦,這時候就需要一點苦澀來平衡(苦勝辛),比如喝杯苦丁茶,告訴它:“悠著點,咱們還得美美噠呢!”
哎喲喂,說起這北方的天氣,那叫一個冷颼颼,冷到骨子里就生出了水,水這家伙呢,自帶一股子咸味,就像海水一樣。這咸味啊,它跟咱們的腎是鐵哥們兒,腎好了,骨髓就倍兒棒,骨髓又滋養(yǎng)著肝,一環(huán)扣一環(huán),緊密得很。腎還特別關照咱們的耳朵,說它是“耳朵的主人”也不為過。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爆笑講解版所有內(nèi)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風云八百里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云八百里并收藏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爆笑講解版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