棠鴻羽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九十四章 籠中雀(上),無敵從降妖除魔開始,棠鴻羽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(guān)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(guān)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(nèi)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姜望正視荀修真,說道:“這里是苦檀,你是來幫那個新行令立威的,無視苦檀百姓安危,默許上廬姓寧的肆意妄為,閣下底線設(shè)得太高了些,若是青玄署腳下百姓都仇視那位行令,他年紀(jì)輕輕,如何在這個位置上坐得???”
“難道你會幫著新行令,除掉一城百姓不成?”
荀修真默默看著姜望,說道:“我的確做錯了些事情,幸而姜先生出手果決,才沒有釀成大禍?!?
駱峴山很意外荀修真會服軟。
他因此想到,看來那位年輕的暫代行令,真的就是苦檀青玄署新任行令了。
這就是荀修真從神都來到苦檀的最大目的,若因姓寧的,導(dǎo)致新行令上任受阻,荀修真怕也難辭其咎,能直接認(rèn)錯,更說明那位年輕行令的身份不簡單。
至少在荀修真眼里,上任行令一事不容有失。
相對的,其他事情便都沒那么重要。
姜望沒有想極力得罪荀修真的意思,誰讓上廬有位澡雪境巔峰大物正準(zhǔn)備出劍殺他呢,所以說到這里,他便轉(zhuǎn)了話題,問道:“怎么沒見那位年輕行令?”
荀修真微笑說道:“因為你姍姍來遲,他等待期間,便稍作修行,很湊巧,即將鑄就黃庭,等他堪悟洞冥,自會露面。”
姜望暗暗咂舌。
哪怕清楚這位年輕行令修為很低,但沒想到這么低。
居然是個百日筑基都沒完成的菜雞。
無需再想,要么是褚春秋的好大兒,要么就是比褚春秋地位更高的大人物的子嗣,否則哪來的運氣能一步登天,直接擔(dān)任苦檀青玄署行令之職?
他總不能是氣運之子吧?
駱峴山見荀修真已然毫不在意的模樣,雖然心里仍是稍有別扭,但還是朝著姜望問道:“上廬三千煙雨掌教燕驚堂,在隋國大物里縱使排不上前列,也是難以估量的強(qiáng)者,他出劍苦檀,你真能抗得住?”
姜望笑著說道:“我有信心能活著,當(dāng)然,也有可能會死?!?
駱峴山想著,你這是說得什么屁話?
很明顯是死定了。
可這般毫無憂慮的模樣又是怎么回事?
荀修真說道:“陳師以秘法通知燕驚堂,情況很快就能落到他耳朵里,再給予他震怒且平復(fù)心緒的時間,要么今夜丑時以后,要么是明日,別妄想真的要兩日才能劍至苦檀,你沒有任何準(zhǔn)備的時間,何況一日或兩日,根本沒有區(qū)別。”
姜望沒說什么。
這應(yīng)該算是他迄今為止遇到的最大危機(jī)。
但不知為何,他的確慌不起來。
既然如此,又何必讓自己陷入慌亂呢。
該吃吃,該喝喝,面朝大海,春暖花開。
上煬郡好像沒有海。
那就看看山景吧。
姜望在酉時出了城。
目的之一,也是為了給燕驚堂準(zhǔn)備落劍的位置。
所以他沒有讓小魚等人跟著。
要勸阻小魚是個很難的事情。
好在有姚觀海幫忙。
但獨自在山中看景的姜望,身邊還是多了陸秀秀。
青山宗掌教及兩位峰主詢問陸秀秀為何在此,其實是心里已經(jīng)有了答案,可等陸秀秀說出真相后,青山宗掌教才驚覺,這兩份答案差之甚遠(yuǎn)。
周小明得罪了姜望,被斬。
青山牌被姜望身邊啃著包子扛著鐮刀的丫頭踏碎。
青山鏡守門人是妖怪。
陸秀秀命不久矣。
有上廬三千煙雨一事,姜望確實忘了讓青玄署護(hù)送陸秀秀去神都的事情。
哪怕青山宗掌教及兩位峰主得知了妖獄,也沒有直接傳揚(yáng)開來,而是單獨找了荀修真。
陸秀秀便出了城。
姜望躺在藤椅上,神國力量仍未消散,目前能維持整整一日,余下時辰還很多,他當(dāng)然更希望燕驚堂落劍苦檀是在神國力量消散兩個時辰后,那樣的話,神國力量再次涌現(xiàn),能多汲取一波養(yǎng)分。
兩個時辰是更好的條件,因為神國力量消散,會讓姜望虛弱一段時間,雖然致命的威脅能很快讓神國力量再次涌現(xiàn),終究對姜望的損害頗大。
姜望唯一緊張的,便是燕驚堂落劍恰好就在神國力量即將消散的時候,但想著應(yīng)該不至于這么倒霉。
哪怕正好也能讓力量消耗到臨界點,像在棲霞街對戰(zhàn)李浮生那樣來汲取養(yǎng)分,可沒有余下時間抵擋的話,一旦汲取的養(yǎng)分不夠,他就會直接被抹殺。
不管怎么說,要接下燕驚堂一劍,都有極大賭的成分。
或許這一劍,便可以讓第二類真性徹底醒來。
而這又會是難以揣測的隱患。
到底是澡雪境巔峰的力量誘惑太大,能讓姜望沒有絕對自信的情況下,仍然要這么做。
他只是潛意識里覺得自己不會死。
而澡雪境巔峰大物全力出劍能給予他的養(yǎng)分,是他斬殺數(shù)十澡雪境大妖都無法比擬的,這誰能忍得???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無敵從降妖除魔開始所有內(nèi)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棠鴻羽的小說進(jìn)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棠鴻羽并收藏無敵從降妖除魔開始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