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唯而川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14章 秋水共長天一色,天幕出現(xiàn):皇帝怒喊欺天啦!,唯唯而川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(guān)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(guān)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(nèi)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【我們話回來繼續(xù)說王勃。
請大家看四大名著里《紅樓夢》中王夫人打了金釧并把她趕走那一回中,我覺得金釧那句“你往東小院子里拿環(huán)哥兒同彩云去”,才是最令王夫人忌諱的。
這話不但教寶玉學(xué)“壞”,而且有挑唆他們兄弟間關(guān)系的意味。
普通大戶人家都這樣,何況是皇家。
也幸虧是在唐朝這種開明點的朝代,要是放在后來文字獄盛行的時候,王勃有十個腦袋也砍沒了。
不過王勃從此不被重用是肯定的了。
后來又出了件王勃擅殺自己窩藏的一個罪犯的事情,當(dāng)然也有人說此事是別人陷害王勃。
不管怎么說王勃在當(dāng)?shù)兀街荩┑墓賵錾嫌捎谑巡虐廖锏米锪撕芏嗳?,這事出了以后,幫他的沒有,落井下石的倒不少,因此王勃就倒了大霉被下獄,還差點判成死罪,好在后來遇大赦才保全了性命。
但王勃也被革職為民,終身不得再做官。
連他的父親也受到牽連,被貶到今天越南的交趾去做縣令。
經(jīng)過了這樣一個個深刻的“教訓(xùn),按說王勃該知道些人情事故的重要性了吧。
不!王勃這種性格,套用某位作家的話來說是從不察言觀色的從容。
例如在滕王閣參加閻都督舉辦的酒會時,其實王勃只是路過而已,恰好有人介紹他赴宴做陪。
人家老閻早安排好了,讓他的女婿事先準備好文章,到時候炒作一把。
就好現(xiàn)在的選舉活動一樣,職位早就內(nèi)定好了。
但當(dāng)假意讓到王勃這傻小子面前時,他還真不客氣地順竿就上,見樹就爬,提筆便寫了起來。
王勃這人十足是“領(lǐng)導(dǎo)夾菜他轉(zhuǎn)桌”的那一類??墒侨思姨瞥?dāng)時風(fēng)氣還是比較好,放現(xiàn)在,假如也有這樣的情況,必有幾個閻領(lǐng)導(dǎo)的心腹怒斥王勃:你一小毛孩,怎么這樣狂放大膽沒禮貌,家教都去哪兒了?
人家老閻比較有涵養(yǎng),雖然當(dāng)時也一臉懵逼,冷了臉色,但知曉王勃寫出“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”這樣的好句子時,居然不棄前嫌,轉(zhuǎn)怒為喜:本督送你一對膝蓋。
當(dāng)時政客的鑒賞能力也很高,這兩句是是后世公認的千古名句。
倘若這老閻猶如那狗肉將軍張宗昌一般粗俗不堪的渾人,連“落霞與孤鶩齊飛”這般美妙的詞句都不知曉其含義所在。
那么只要他察覺到有人竟敢搶奪自家女婿的風(fēng)頭,甭管對方筆下所描繪之物如何絢麗多彩、引人入勝,哪怕是天花亂墜到令人瞠目結(jié)舌的地步,于他而言也是如對牛彈琴,橫豎都是看不懂的。
如此一來,他定會毫不留情地斥責(zé)道:“你這寫的是什么玩意兒!簡直就是一派胡言、狗屁不通!”
緊接著,便是一陣狂風(fēng)驟雨般的棍棒伺候,直打得那人哭天喊地、皮開肉綻,真可謂是“細皮與嫩肉齊飛,鮮血共衣裳一色”??!
不過話說回來,這樣倒也算得上是王勃的幸運了。
畢竟若遇上此等蠻橫無理且毫無文學(xué)素養(yǎng)之徒,再好的作品恐怕都會被埋沒,甚至遭受無妄之災(zāi)呢?!?
趙大看到這里笑了下,道:“后世這是開玩笑了,縱然是俺這樣軍漢出身的,也知道治理地方須6得用有文化的讀書人才行?!?
“那閻都督好歹也是當(dāng)時洪都的一任長官,唐人又詩風(fēng)濃郁,怎么會沒有鑒賞的能力?”
怕是那閻都督剛開始見王勃搶自己搭好的臺子唱戲,確實是會有惱怒在身的。
但讀完了王勃的作品后,尤其是里面還寫了自己的名字,當(dāng)場就得把王勃供起來當(dāng)祖宗!
就如同李太白的作品一樣,岑夫子和丹丘生如果沒有出現(xiàn)在《將進酒》里面,憑借二人自己的本事,有機會名留青史嗎?
一方長官確實是很高的官職了,很多人一輩子也難以達到的,但大唐三百年,諸夏數(shù)千年來,一地長官很少嗎?
【其實就算閻都督不是不識字的狗肉將軍之類,假如是個頭腦冬烘,“身自端方”、“體自堅硬”的那種迂腐之儒,也不一定就覺得王勃的文章好。
我們看王勃的這篇文字,從那些應(yīng)制八股、歌功頌德的文章標準看,前半篇寫景寫事倒還說得過去,但是從“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”的景物描寫之后,按這類文章的一般原則,就該轉(zhuǎn)入借滕王閣的盛會來歌頌閻公領(lǐng)導(dǎo)下的大好形勢,而王勃卻寫的是什么?
用大段的文字傾訴了一回他個人的愁悶苦情:“
嗟乎!時運不齊,命途多舛。 馮唐易老,李廣難封。 孟嘗高潔,空懷報國之心;阮藉猖狂,豈效窮途之哭!”
這些話在此場合下說出來,一般也不討領(lǐng)導(dǎo)喜歡。
雖然說王勃此文有點仿《蘭亭集序》的意味,但他的身份和當(dāng)時的王羲之完全不同,滕王閣會也不同于蘭亭之會,所以這樣寫不大符合應(yīng)酬文章的要求。
不過正是由于王勃這種我行我素,特立獨行的性格,才有了《滕王閣序》這篇好文,王勃才不管你們誰高興誰不高興,我以我筆寫我心,這正是桀驁不馴的才子本色。
但是王勃的《滕王閣序》既然能被譽為“千古第一駢文”和他人生最后的絕唱,自然可取之處眾多。
首先就是王勃的這篇駢文為后世不知貢獻了多少的成語。
咱先來看下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:
“豫章故郡,洪都新府。星分翼軫,地接衡廬。襟三江而帶五湖,控蠻荊而引甌越。物華天寶,龍光射牛斗之墟;人杰地靈,徐孺下陳蕃之榻。雄州霧列,俊采星馳。臺隍枕夷夏之交,賓主盡東南之美.......”
其中“物華天寶”“高朋滿座”“人杰地靈”等詞語就躍然紙上,并且在第一部分,王勃只是簡單的介紹了下此地的美景和地理位置,以及今天什么事情,自己來這的原因。
隨后筆頭一轉(zhuǎn),王勃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繼續(xù)寫吹噓主人家的話,而是真正的代入到一個滕王閣的游客來寫景抒情,自顧自的聊了起來。
“時維九月,序?qū)偃铩A仕M而寒潭清,煙光凝而暮山紫.......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。漁舟唱晚,響窮彭蠡之濱;雁陣驚寒,聲斷衡陽之浦......
望長安于日下,目吳會于云間。地勢極而南溟深,天柱高而北辰遠。關(guān)山難越,誰悲失路之人;萍水相逢,盡是他鄉(xiāng)之客。懷帝閽而不見,奉宣室以何年?
......北海雖賒,扶搖可接;東隅已逝,桑榆非晚。孟嘗高潔,空余報國之情;阮籍猖狂,豈效窮途之哭!
勃,三尺微命,一介書生。無路請纓,等終軍之弱冠;有懷投筆,慕宗愨之長風(fēng)......
請灑潘江,各傾陸海云爾?!?
當(dāng)時王勃寫完之后,據(jù)說還流傳了一個這樣的小故事。
我們都知道《滕王閣序》這個序如王羲之的《蘭亭集序》一般,是眾賓客寫完了今天受邀參宴寫下的詩集的序。
所以,王勃當(dāng)時也在自己的這篇序后寫了一首詩,那就是:
滕王高閣臨江渚,佩玉鳴鸞罷歌舞。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天幕出現(xiàn):皇帝怒喊欺天啦!所有內(nèi)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唯唯而川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唯唯而川并收藏天幕出現(xiàn):皇帝怒喊欺天啦!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