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唯而川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9章 萬世之名(四千大章),天幕出現(xiàn):皇帝怒喊欺天啦!,唯唯而川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(guān)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(guān)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(nèi)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【“不爭一世爭百世,我爭的是
萬世之名!”】
【大明太子少保、軍事家、政治家,千古名臣、民族英雄、明朝五朝元老,于謙!】
大秦
嬴政感慨于天幕之人的口氣,往往能說出這樣話的人,最后不管是從忠奸,都是響當(dāng)當(dāng)?shù)拇笕宋铩?
李斯對天幕之人產(chǎn)生了共鳴,他正是因為如此,自己滿懷抱負(fù)、一身的本領(lǐng),這才來到了秦國施展自己的理想,而秦王政也給予了他想要的平臺。
我李斯,也會成為千古名臣,名芳百世!
......
“千古留名的文臣?”李世民看到天幕之人的介紹,哈哈大笑道:“不知道比朕的玄齡、克明如何?”
(這里沒有搞錯,房玄齡,名喬,字玄齡;杜如晦,字克明。)
大明洪武年間
朱元璋看到天幕之人的話和簡介,頓時樂了起來,“哈哈哈,標(biāo)兒、妹子!你們看,這個介紹一看就知道是咱大明的忠臣?。 ?
“哈哈哈,咱大明的千古名臣,哈哈,這一定是比肩房杜的好臣子?。 ?
在老朱看來,一位能文能武,而且歷經(jīng)五朝被評為千古名臣和民族英雄的人物,一定不是那種大奸大惡之徒。
老朱自以李世民為偶像,自然對于李世民手下的房謀杜斷那樣的臣子也是頗為喜歡。
所以他也更加生氣,為什么他給了胡惟庸這么多,他居然還敢造反!
如此忤逆一位皇帝,這讓朱元璋感受到了侮辱,這才讓他覺得這群文人都該殺!
【于謙是永樂十九年的進士,朱棣感慨其大才,出征常將其帶在身邊,磨練他的本事,并打算將他留給自己的孫子。
他告訴朱瞻基,于謙這樣的人是天下的大才,他是注定要千古留名的人物,你要好好待他!
朱瞻基記在了心上。
仁宗皇帝繼位后,于謙被繼續(xù)下放基層進行磨練。
宣宗初年,漢王朱高煦叛亂,于謙被宣德皇帝委重任去叛軍中勸降。
于謙只身一身,便讓朱高煦的十萬大軍投降。
朱瞻基對于謙很是喜愛,他和他的父親、爺爺一樣,對于謙十分的看重。
為了更好的培養(yǎng)于謙,在十幾年內(nèi),于謙輾轉(zhuǎn)多地,擔(dān)任巡撫。
他每到一地,必為百姓洗刷冤屈,同時興修水利、開辦文學(xué)、鼓勵生產(chǎn),被百姓稱為青天!
于謙從小便是以文天祥為偶像,因此他處處嚴(yán)厲的要求自己,曾有詩以銘志:‘千錘萬鑿出深山,烈火焚燒若等閑。粉身碎骨渾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間?!?
洪武年間
“妹子,你瞧,咱就說了,這個于謙肯定是大明的忠臣!”老朱笑呵呵的聽著天幕之人于謙的前半生簡歷,對馬皇后炫耀道:“要是全天下的文臣都能像這位于謙一樣,咱還會提著屠刀殺人嗎?”
“于青天!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?。 ?
老朱很喜歡于謙,這樣一位既品德高潔又能為天下做實事的大臣才是他理想中的官吏。
“朱老四!”朱元璋一聲怒喝,他可沒忘剛剛天幕說了什么。
“你的兒子居然造反!”
“爹,冤枉?。∥叶疾徽J(rèn)識朱高煦??!”朱棣心里恨死這個兒子了,你爹我都沒見過你,你就給我惹麻煩,將來要是真生了你,還不得天天被氣死。
“爹,我現(xiàn)在還沒兒子啊!”朱棣哭嚎的抱著老朱的大腿。
“行了行了!看你這么對待咱的大明忠臣,咱就先饒你一次!”
“重八,可這天幕不是在講的是意難平嗎?”馬皇后有些驚恐的說道,她只想好好的看著兒孫們長大、成才,不想再看見天幕上講那些孩子們的苦難了。
永樂年間。
“老二!你給我跪下!”朱棣冷聲道。
“怎么?你爹我造反?你也要造反?
你是要全天下的人都來笑話咱朱家的皇帝全是造反上來的嗎?
你是要你爹永遠背負(fù)這千古的罵名才好受嗎?
你瞧瞧你,尖嘴猴腮,哪有一點當(dāng)皇帝的樣子?
我問你,你大哥當(dāng)皇帝,你不服嗎?”
朱高煦顫顫巍巍的跪在地上,爹啊,我造反還不是你經(jīng)常pua我,說讓我當(dāng)皇帝的嘛。
現(xiàn)在好了,直到他最后也沒當(dāng)上皇帝,他現(xiàn)在肯定直接選擇躺平了,愛咋咋地。
“爹,我服!”朱高煦弱弱的說道:“爹,我向您保證,我朱高煦一定堅決擁護大哥!不管將來還是現(xiàn)在,我絕不造反!
如果我造反,我、我的兒子孫子,漢王一脈直接除名于朱家的宗譜上!”
朱棣也沒繼續(xù)刁難老二了,他知道,老二這傻子估計是看到瞻基剛上位,不知道被誰給忽悠了,才一時腦袋糊涂造了反。
于謙確實很厲害,這樣的人自己都不舍得殺,自己的孫子也喜歡他,怎么會讓他孤身犯險呢?
哪有人造反能被只身一個人勸降的?
這傻小子啊,老夫真是死了之后都要丟人!
......
【土木堡之變,皇帝朱祁鎮(zhèn)被俘,瓦剌大軍一路南下,直沖順天府而去。
在這危難之際,于謙力排眾議,以東晉、南宋為例,拒絕遷都,嚴(yán)辦南遷之臣。
他為了提升京城的人心,扶持成王朱祁鈺上位,遙尊朱祁鎮(zhèn)為太上皇,并號召全國進京勤王。
他和朱祁鈺親自上陣,率京師留守的一萬軍馬力抗瓦剌,取得了北京保衛(wèi)戰(zhàn)的勝利!
又聯(lián)合朱祁鈺,開創(chuàng)了景泰中興,挽救了大明被朱祁鎮(zhèn)拖垮的國勢?!?
朱元璋本就有遷都之意,國家南北分割太久,金陵奢靡,為了改變這一現(xiàn)狀,所以才有朱標(biāo)巡視西安考察遷都之事的準(zhǔn)備。
他沒想到,自己沒做成的事情,居然讓老四這個傻小子做到了。
但老四遷都北平,看來也是在金陵受了委屈啊。
那些官紳集團,在江南沆瀣一氣,連根拔起甚至要廢了大明的社稷,自己這么敢殺的皇帝他們都敢如此膽大,可想而知,老四當(dāng)初遇到的阻力應(yīng)該也不小。
其實,朱棣遷都就是想著,你們不配合,呵呵,我不陪你們玩了,大明皇帝要回到他忠誠的順天府!
但,朱元璋還是很生氣,“他么的朱老四!你跑到了北平,你讓你爹娘孤單的留在應(yīng)天府是不是!”
“你眼里還有沒有我這個爹了!”
“爹!爹!我錯了,我將來繼位后,我一定把你的墳遷走!”朱棣死死的抱著老朱的大腿,不讓他踹自己。
“什么?你還想繼位?你要造你大哥的反不成?”
“爹,你怎么給我挖坑??!”
“好了,父皇,四弟,咱們繼續(xù)看天幕吧!”朱標(biāo)勸道,“這位于少保不愧是讓四弟爺孫三代人看重的人物啊,力排眾議,拒絕南遷,還能以京師留守的弱軍對抗瓦剌大軍!”
“既能領(lǐng)軍平叛,又能開創(chuàng)盛世,中興大明,這樣的臣子,孤佩服?。 ?
......
朱棣看著眼前的畫面,心中充滿了憤怒和不滿。他怒目圓睜地盯著天幕,咬牙切齒地說道:“也先,你這老小子竟然還不知悔改,真是皮癢難耐!上次教訓(xùn)不夠深刻嗎?居然膽敢圍困我大明的京師!”
宣德帝此時心情激動,眼眶濕潤,感慨萬分:“朕果然沒有看錯于謙!關(guān)鍵時刻,他挺身而出,力挽狂瀾,拯救了我大明的危局!”
一旁的三楊(楊士奇、楊榮、楊溥)相互對視一眼,露出欣慰的笑容。他們想起了當(dāng)初對于謙的培養(yǎng)與期望,如今終于得到了回報。楊士奇感嘆道:“我們選擇培養(yǎng)于謙果然是正確的,他不負(fù)眾望,不僅得到了三位陛下的認(rèn)可,更是在青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。此等后生,真是令人敬畏?。 ?
......
大唐
李世民對于謙的能力和個人的品德給予了充分的肯定,他揚言道:“立德啊,給朕把這首詩記下來,朕要好好的臨慕和拜讀!”
閻立德應(yīng)下。
【1457年,于謙被斬,天下冤之,都督同知陳逵被其忠義感動,收殮其尸!
他在這個污濁的世界干干凈凈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?!?
天幕上,于謙剛毅的拒絕了來勸他的大臣們,拒不認(rèn)所謂的“罪”。
最后,在順天的大街上,于謙被押赴刑場。
這一天,京城的百姓都出來了,他們站在大街上看著那位拯救了京師、救了全城人的命唯獨救不了自己的少保,他們默默無言。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天幕出現(xiàn):皇帝怒喊欺天啦!所有內(nèi)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唯唯而川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唯唯而川并收藏天幕出現(xiàn):皇帝怒喊欺天啦!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