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子于役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469章 仁義之名,戰(zhàn)國帝業(yè),君子于役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楚國自東遷壽郢以后,國力就一蹶不振。
尤其是從陳蔡、鄢郢地區(qū)大批楚人流亡東南,使得楚國江東地區(qū)一片混亂。
為了安頓流民,同時為了增強國力春申君黃歇始置菰城(浙江省湖州市),以澤多菰草而名,菰草者,即今之謂茭白,茭白在中國開始有記錄。是較暢銷的蔬菜品種,這是食用的。
齊國方面,齊軍僥幸打退魏軍以后,國內再次遭遇嚴重旱災,致使齊國多地出現(xiàn)糧荒。
齊王被迫寫信于趙王,請趙國借糧。
齊國以富饒著稱,這次齊國居然反過來要向以缺糧著稱的趙國借糧,倒反天罡了屬于是。
借糧的消息被送往邯鄲以后,田秀召集眾門客商議是否要借糧于齊國。
眾人聞訊齊國居然缺糧,皆倍感不可思議。
毛遂卻解釋說:“齊國本是東方富饒的國家,糧產(chǎn)豐富,漁業(yè)發(fā)達。然而這幾年齊國連遭災禍,國內糧產(chǎn)大大降低。”
“這不可能齊國的糧食就算欠收,也足夠整個齊地的老百姓食用三年,怎么可能缺糧呢?”說話的是展。
展曾追隨田單多年,自然熟知齊國風土人情,更加知道齊國的富饒。
毛遂看著展,徐徐解釋道:“齊國的糧食的確很多,但這些糧食都被齊國那些商賈以平價的方式收入自己囊中,君王后在時,這些人尚有收斂?!?
“君王后死,齊王建疏遠朝政,后勝便借機將糧庫中的糧食低價賤賣給臨淄城中的商賈,當然他自己也囤積了不少糧食。”
“等到災荒之年,他們再以高價將這些糧食出售給各國,以牟取暴利。”
“齊國并非沒有糧食,只是糧食掌握在那些權貴手上罷了?!?
“據(jù)在下所知,現(xiàn)在齊國的糧食已經(jīng)漲到了平常價格的3倍,再過幾個月可能會漲到5至7倍?!?
聞聽此言以后,田云毅咬著牙說道:“這齊王如此昏庸,齊國缺糧乃齊王咎由自取,主君,我們不必管他!”
其余人也跟著附和:“主君,我們沒有必要管齊國的死活!”
田秀面對眾人的一片反對,并沒說話而是把目光看向自己的小徒弟尉繚。
“繚,我想聽聽你的看法!”
尉繚跟隨田秀多年,早已經(jīng)熟知師父的脾性。
師父絕非那種見死不救之人,更不必說齊國是師父的母國。
若師父真的不想救齊國根本就不會來問我,早就回絕齊國了。
想明白了這一層以后尉繚思緒豁然開朗拱手說道:“師父,徒兒以為當借糧食給齊國!”
“哦?”田秀看著尉繚問:“你為何這么說?”
尉繚說:“春秋的時候,晉國遭遇災情,晉惠公向秦穆公借糧,秦穆公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,但還是將糧食借給了晉國。后來輪到秦國遭遇災情,秦穆公便想讓晉國接濟,可是晉惠公非但不借糧食,反而趁機攻打對晉國有恩的秦國?!?
“晉惠公這種忘恩負義的舉動,終于遭到了天下人的口誅筆伐,惠公也成為了忘恩負義的典型人物?!?
“主君!這么多年以來齊國對我趙國多有援助,長平之戰(zhàn)更是借了不少糧食給我國,若我國此時見死不救,只恐會導昔日晉國覆轍!”
說到此處的時候,尉繚頓了一頓,又接著說道:
“但我們若主動借糧食給齊國,不但能成就一段佳話,更能使我國與齊國之間的盟友關系更加根深蒂固。”
“我國最需要的不是糧食兵馬,而是朋友!用些糧食就能買來一個真心朋友,難道不劃算嗎?”
“成大事者,何惜于區(qū)區(qū)一點糧草?”
尉繚這話鏗鏘有力,讓人深省。
田秀下意識的想問一問楊端和的觀點,但抬頭一看,老楊跟李牧一樣,都在禁衛(wèi)軍中任職,已經(jīng)很少在自己的府上議事。
于是,田秀低下頭,欣慰的拍了拍尉繚的肩膀,說道:“繚,你這番話深和我意,師父相信你長大了一定是個很有出息的人?!?
“諸位!”田秀看著房中的門客們說道:“尉繚說的對,友誼是無法用糧食來收買的,我們在這種時候對齊國傾囊相助,齊人必對我國感恩戴德,這是用金錢糧草可以買來的嗎?”
眾人聽罷,異口同聲:“主君言之有理!”
田秀入宮,見到趙王偃,表明態(tài)度。
隨后趙國從府庫之中拿出粟米二十萬石援助齊國。
齊王建聞訊,大為感激,對左右說:“趙國自己也很缺乏糧食,可他們能在這個時候對我們傾囊相助,趙國才是寡人的朋友?。 ?
齊地百姓正處于饑荒,這些糧食的到來極大的緩解了齊國的糧荒。
當百姓們聽聞這是趙國丞相田秀所借的糧食,齊人皆感嘆:“不愧為安平君之子,安平子果然是個仁義的人吶!”
“安平子仁義!”
很快,田秀的仁義之名遍傳齊地。
已經(jīng)離開楚國前往齊國巡游的荀子聞訊,叫來了自己的兩個徒弟李斯和韓非。
“老師總是教導你們,要是國家強盛必須以仁義治國,君王要對治下百姓有懷柔之心,這樣的國家教導處的軍隊是無往不利的?!?
“現(xiàn)在老師終于看到這樣的國家和這樣的統(tǒng)帥了?!?
韓非結結巴巴的問:“師,,,師父,那么您您您,您說的到底是哪個國家呢?”
李斯要比韓非的心思更加活泛。此時他已經(jīng)明白了老師的意思:“我想老師說的應該是趙國的武安君,他是一個真正具有仁義之心的統(tǒng)帥?!?
荀子欣慰的點點頭:“如果趙王能夠重用武安君,完全的使用他的政策,趙國在20年內一定能夠統(tǒng)一這個天下!”
韓非大感不可思議:“老師,您認為趙國能統(tǒng)一天下?”
荀子糾正道:“不!不是趙國能夠統(tǒng)一天下,而是武安君可以統(tǒng)一天下!”
韓非露出不解之色。
荀子并沒解釋,只是眼含笑意的看著身旁的李斯。
李斯想了想說:“老師,您的意思是,一個能用仁義治國,一個能對百姓施以仁愛的統(tǒng)帥,一定能夠統(tǒng)一天下吧?”
荀子笑了:“李斯,你終于出師了!”
韓非一聽就急了:“老師,師兄都出師了,那我呢?”
荀子看了一眼韓非,恨鐵不成鋼的說道:“你還得再跟著為師歷練!”
李斯拱手說:“老師,既然學生出師了,那么學生想要離開你,獨自出去闖蕩?!?
荀子:“你想好去哪了嗎?”
李斯說:“想好了!學生想自己已經(jīng)找到了一個值得追隨的主公!”
“好!”荀子并未問這人是誰,而是對李斯說:“斯,既然你已經(jīng)想好了就去做吧!”
“不過斯,你要記住。你這個人雖然聰明,有時候卻總是會被眼前的利益蒙蔽,你要記住,時刻不要被他人左右自己的判斷,要始終堅定初心,不為所動。否則你終究有一日會死在你自己手上!”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戰(zhàn)國帝業(yè)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君子于役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君子于役并收藏戰(zhàn)國帝業(yè)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