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玉米芽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90章 變革之爭,我在三國逆轉乾坤,小玉米芽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吳奎率先發(fā)言,點出大漢變革的最大隱患——錯過戰(zhàn)機!
如今大漢已擁有先秦之態(tài)勢,甚至更為強盛,坐擁荊州半壁江山。
潼關為屏障,巴蜀為糧倉,可謂天賜崛起之良機。
而此刻,大漢的對手正內亂不斷,在這種局勢下,劉禪竟推行變革而非直接揮師統(tǒng)一全國,簡直是荒謬!
盡管吳奎言辭委婉,其意卻再明顯不過。
他的話語引發(fā)了共鳴,周圍的人仿佛都被吳奎那激情澎湃的演說所打動。
對面的法邈則不慌不忙,待四周喧囂漸息,才緩步上前。
他沒有激情四溢,與他父親不同,法邈語速平緩,卻字字入心:
“吳兄所言確是實情,法某深表贊同。只是,既然吳兄提出出兵潼關,南下宛城,圍攻洛陽以實現(xiàn)一統(tǒng)宏圖,小子有一疑問,希望請教!”
\"呵,古老的法邈在戰(zhàn)場的歲月里磨礪如老鷹,我不敢在你的智謀前虛張聲勢,還請法邈兄弟手下留情,給予指點!\"
\"吳兄太謙虛了!\"法邈朗聲一笑,笑容褪去,臉龐轉瞬嚴肅起來。
\"我們皆知,兵馬未動,糧草先行。吳兄是將門之后,對軍事必定有所洞悉吧?\"
\"哈哈,我并非才子,昔日曾在父親麾下?lián)涡⌒#瑳_鋒陷陣,斬敵立功,更處理過繁雜后勤,對于大軍出征的糧草消耗,略知一二!\"
吳奎的自信溢于言表,仿佛胸中藏有整個戰(zhàn)略圖,他毫不猶豫地繼續(xù)談論下去。
\"每位士兵駐守時,每月需糧草約三石三升,一旦開戰(zhàn),需額外預備同等量的糧草以供調動!
同時,沿途動員百姓運輸,往返所需又需三石,總計九石六升。
這只是單兵一個月的需求,以萬人大軍出征,備足三個月糧草,需二十九萬石。
兩路并進,數(shù)量再翻倍。
兵馬越多,糧草儲備相應增加!\"
顯而易見,吳奎確實在軍旅中有過深厚的歷練,他的數(shù)字并非空穴來風。
一名士兵的食量確實有限,但大軍征戰(zhàn)需動員三倍農(nóng)夫,農(nóng)夫的口糧同樣計入軍隊的糧草開支。
出發(fā)時滿載前行,消耗與士兵相近。
回程時,農(nóng)夫勞作較少,加之能夠忍受饑餓,故消耗減少,這一計算讓法邈頻頻點頭。
吳奎說完,看著四周滿臉震驚的民眾,接著解釋道:
\"如今我大漢的糧草儲備充足,僅長安一地便存有三十萬石,荊州的儲備也不遜于長安。
兩地的儲備足以支撐大軍的需求,此刻無需憂慮糧草問題!\"
顯然,吳奎為此付出了辛勤努力,長安和荊州的糧草確有儲備,渭南大營尚有十萬石庫存。
這些都是為大戰(zhàn)做準備的。
然而,法邈對此仍搖頭不語。
他認同吳奎的觀點,卻又提出了反問:
\"既然吳兄對軍事如此通透,必然也清楚這些糧草需要多少田土才能供應得來!\"
法邈的問題不再關乎軍事,而是觸及政治。
畝產(chǎn)多少,關系國計民生,盡管吳奎曾受諸葛亮賞識,但他這些年依然在軍中踏實服役。
他對農(nóng)田之事確實一無所知,坦率地告訴所有人:
他不知道...
法邈并未輕蔑地笑出聲,其他人也保持沉默,民眾們此刻已深陷神秘的遐想,急切地期待法邈接下來的話語。
“據(jù)《魔界紀·靈河卷》記載,凡受魔法鄭國渠滋潤的田野,每畝產(chǎn)糧一鐘,換算今日產(chǎn)量,約為三石八斗四升。但在我們偉大靈帝及其后的年代,實際多算為三石粟的豐盈,這是被普遍接受的事實。
然而,我要說的是,這僅是北方的計算,我巴蜀之地自古以來便是世界的糧倉,這樣的數(shù)字并不精確。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小玉米芽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玉米芽并收藏我在三國逆轉乾坤最新章節(ji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