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運蝸牛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1章 進學,我在大唐開盲盒,幸運蝸牛,樂可小說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(xiàn)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襄城王府,西院書房
“咳”李皓輕咳一聲。
聽到李皓的輕咳聲,木匠張立馬收拾好表情,躬身站好。
李皓緩緩開口道“這上面是一種農作物的種植技術,我準備在玻璃溫室里種植這種農作物,你看一看有沒有困難”。
木匠張小心翼翼的翻開宣紙,細細查看,“玉米?,畝產(chǎn)十擔?”。木匠張心中驚駭莫名。
抬頭看向李皓,聲音顫抖的問道“王爺,玉米畝產(chǎn)十擔可是真?”。
李皓微笑的點了點頭。
見李皓點頭,木匠張噗通一聲跪在地上,叩首道“王爺此舉可救萬民也”。
看著木匠張俯身在地,李皓心里也是輕輕一嘆,其實也不怪木匠張如此激動,在古代,由于生產(chǎn)力低下,往往農民忙活一年才能收獲到兩三擔糧,勉強糊口。這中間一旦發(fā)生天災人禍,就很容易出現(xiàn)易子而食的慘劇。
忽然之間,李皓便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猶如千斤之重。
隨即又微微搖了搖頭,暗想“先走一步看一步吧”。
隨后看著依舊跪倒在地的鐵匠張,輕聲開口道“老張,起身吧”。
木匠張這才緩緩起身,躬聲道“按照王爺給的技術指導來看,在玻璃溫室里種植玉米并不難,但是難的是沒有適合的人”。
李皓輕輕搖了搖頭,開口道“其實在偌大的長安,要想找到一個這樣的人并不難”。
說到這兒,李皓頓了頓,又繼續(xù)說道“我只要求兩點:首先,這個人要識字,這樣才能看懂我給指導手冊;其次,要有豐富的在田務農經(jīng)驗;只有符合上述兩點的要求的人,才是我們需要的人”。
木匠張輕輕一嘆,暗想“看來我是沒機會了”。因為他從小跟著師傅學習手藝,長大后就供職于王府,對地里那點事兒是十竅開了九竅,一竅不通。
似乎是看出了木匠張的失望,李皓輕聲問道“老張,那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?”
木匠張低頭沉思片刻,隨即眼睛一亮,開口道“回王爺,有”。
“哦?”李皓瞬間便來了興致。
其實他也知道,他說的那兩個條件,說難也是挺難的,要知道,在古代讀書識字,從來都不是底層農戶可以想象的。
隨即出聲問道“是誰?”
木匠張微笑的說道“回王爺,正是屬下的徒弟,阿虎”。
李皓這才恍然,阿虎這個人,他也有印象,長的雖然五大三粗的,但卻是一個難得的精細人。
隨后李皓的眉頭便皺了起來,開口問道“阿虎識字?有務農經(jīng)驗?”
聽到李皓的問話,木匠張恭聲解釋道“好叫王爺知曉,屬下這一脈師承,從入門開始便要求跟著師傅讀書識字。所以,識字方面,王爺可以放心。其二,阿虎家住長安郊外,家里尚有三畝薄田,由于其父母早亡,家中田畝之事一直都是其在操持,且年年收獲頗豐”。
聽了木匠張的解釋,李皓這才緩緩點頭,輕聲道“那這件事就交給阿虎吧,稍后我會讓下人把種子送到溫室”。
聽到李皓話,木匠張連忙躬身回道“多謝王爺信任”。
李皓笑著擺了擺手道“好了,去安排吧”。
木匠張躬身稱“喏”,隨后轉身退出房門。
待木匠張走后,李皓便來到臥房,拽出藏在床下的玉米種子,叫來兩個下人,抬起送去了玻璃溫室…
…………
時間飛逝,如白駒過隙,轉眼便進入了十一月,也到了李皓入宮進學的日子…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。
我在大唐開盲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幸運蝸牛的小說進行宣傳。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幸運蝸牛并收藏我在大唐開盲盒最新章節(jié)。